南京工业大学 - 《南京工业大学报》
2017考生,南工多重利好等着你!
本报讯 又到一年招生季,高校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生源“争夺战”。继6月25日于国展中心参加省招生“咨询大集”后,26日,我校又单独为考生及家长开“咨询小灶”。新华日报、新华网、江苏卫视等十几家媒体记者前来采访并参加媒体见面会。会上获悉,2017级新生拥有几大利好。
新增100多个本一计划
按2017年招生计划,南工共设置了81个本科专业,计划招生总数为6437人,招生计划数量比去年增加了100多名,且新增的100多个计划都是本一批次,均分在各个专业。
其中,由江苏省安排的普通类招生计划约3000名,其中文科计划523个,理科计划201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计划193个,和高职院校联合培养项目4+0计划120个;其中文科专业14个、理科专业62个,文招理专业2个、理招文专业8个;除4+0计划在本二批次,其他计划全部在本一批次。在江苏高考志愿填报的部分批次实行合并后,南工原来的本二专业由395个降为128个,本一理专业今年的招生比例也达到了93.6%。从专业上看,南工把更符合省内产业经济发展的专业,也是学校优势专业的招生计划更多地留在江苏。
一年后可以“任性”转专业
南工学子进校一年后,不设任何门槛,不受成绩排名等方面因素的限制,不需要参加任何考试,可以自主申请调换专业。崔益虎副校长表示,将转专业放在进校1年后,便于学生对专业的更加透彻的理解,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现在所谓的热门专业,很多都是随大流的。学生完全理性后,选择必定是多元化的,更符合市场需求。”据悉,除了入学1年后,南工学生在大二、大三4个学期,都有申请转专业的机会。2011学院依旧闪亮作为国家首批14所“2011计划”大学之一,南工在全国率先开设了“2011学院”,在新生中择优选拔一批学生进入“2011学院”学习。该学院实行“全程导师制,全员书院制”管理模式和“小班化、个性化、全球化”的培养模式,建立了“本、硕、博”连读机制。在第1至第3学期,学院着重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第4学期起将学生分流至化工、生工、材料、光电4个专业。
“启明星计划”“新生雏鹰奖学金”唾手可得
南工依旧设立 “启明星计划”“新生雏鹰奖学金”,对一等奖学生奖励10万元,直接进入“2011学院”学习,学生所在中学(限江苏省)奖励5万元;二等奖学生奖励5万元,直接进入“2011学院”学习,学生所在中学(限江苏省)奖励2万元;三等奖学生奖励2000元,优先进入“2011学院”学习。 本报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