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 - 《山东理工大学报》
一家之长“老于”
作者:建筑工程学院 夏效静
“老于”叫于志涛,是我们的大学英语读写老师。因为初次见面自我介绍时他以“老于”自称,之后同学们便亲切地称呼他为“老于”。
初次接触“老于”是大一上学期,面对大学的第一门公共选修课,有期待也有迷茫。经过一番了解和思考后,我和舍友一起选择了当时很受欢迎的于老师的大学英语读写课。
作为一名工科生,我对英语一直不是很“感冒”,因此在上第一堂课之前,非常担心大学英语课堂会像中学那般单调,每节课都要无休止地背单词、学语法。然而,初次看到“老于”便被他自信的微笑和满身洋溢的“活力范儿”所吸引,深深地喜欢上了他那风趣幽默充满欢笑的课堂。
大学英语读写课与专业课不同,一起上课的同学来自不同的专业,因此“老于”总是鼓励我们互相交流,用不同的专业思维互相启发。“会计专业有会计专业的思维,中教专业有中教专业的思维,测绘专业有测绘专业的思维……我希望你们把这些思维融合在一起,看看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英语读写课每周课时比较多,课上课下同学们都不乏互动,所以通过这门课我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正是他给我们提供了广泛交流的平台。
学习一门语言,首先要从了解一国的文化开始。开学第一课,做完简单自我介绍后,“老于”并没有着急讲第一单元,而是用了两节课的时间带我们走进西方国度,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吃穿住行到风俗文化,他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老于虽自称“老”,但紧跟时代潮流。寒假过后的第一堂课,“老于”专门准备了有关春节的PPT课件,内容不仅包括新年的由来,而且谈到随着春节假期的延长,情人节渐渐包含在春节假期里,由此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一些有关情人节的俗语和“花式虐狗法”的英语表达方式,这样的课堂不仅气氛活泼,更是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课后,“老于”还会不时地在群里冒个泡,秀一下自己做的饭菜,让我们用英语评价一下他的手艺。有时他也会在群里征求增强课堂趣味性的方法,比如增加几个课堂游戏,具体的游戏项目、实施方案、小组分配等由我们讨论,等方案成熟后,英语趣味小游戏便会在课堂上实施。其中,英语版的“谁是卧底”和“重点句子打电话”游戏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除了新颖高效的上课方式外,“老于”还很关注课堂上同学们的心理感受。每次批改网上作文,“老于”都会一篇篇亲自审阅并作出点评,最后总不忘加上几句鼓励的话。专题作文“Leisure”中我把他上课反复强调的一个句型用错了,本以为会在作文批改课上受到一番批评,结果他只是半开玩笑地说:“看来我还真是神机妙算啊,看,真有同学用错了。”他没有点我的名字,当时的我既感激又羞愧,从此牢牢记住了那个知识点。
“老于”的英语课堂有一种家的氛围,不同专业、不同性格、不同特长爱好的同学聚在一起交流学习,而“老于”则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正是他的用心呵护,使我们的大家庭分外温暖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