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岭南师范学院 - 《岭南师院报》

罗海鸥书记在《新清华》发表《“清华”一解》

对中国最高学府的文化标识进行深刻解读

2017-05-31     浏览(172)     (0)

文章介绍校名、校徽是大学精神和文化的标识,岭南学人罗海鸥对清华大学校徽、校名所作的文化品读和精神阐释,得到广大师生和校友的热烈反响和高度评价。


  本报讯 校名、校徽,是大学精神和文化的标识。
  学校党委书记罗海鸥继《北大校徽一解》发表在2014年11月15日北京大学校报上之后,最近,其《“清华”
  一解》又发表在2017年5月19日的清华大学校报《新清华》上。这是罗海鸥以岭南学人的文化视域和岭师人的教育情怀,对中国最高学府校徽、校名所作的文化品读和精神阐释,极有价值和意义。如同《北大校徽一解》,《“清华”一解》发表后,反响热烈,极受好评。
  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教授认为:“文章写的很好,很有品位,值得深入体会。”
  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程建钢教授看了文章后感慨道:
  “认真学习《‘清华’一解》,让我汗颜,太感谢罗海鸥书记的清华情结和很有见地的‘清华’精神气象和文化品格视角的解读!”清华大学博士后王顶明、博士杜艳秋夫妇认为,此文章具有的思想魅力,穿越时空,触人心弦!
  “文字功底真不错。如果每个大学都有一个意蕴丰盈且深长的命名,其中的每个人都用自己的生命践行,那么今天的大学将会是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中国教育学会前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如是说。
  “长江学者”、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彭玉平教授高度评价说:“释‘清华’二字,源流本末具在,情怀涌动,文笔雅致,真好文也。如此深入,真清华功臣。”
  (《“清华”一解》一文全文在第四版予以转载,以飨广大师生和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