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盐城工学院 - 《盐城工学院报》

用实力收获成功
——记我校校友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助理教授肖建波

作者:宣传部 刘 咏    
2017-05-31     浏览(330)     (0)

 

今年四月,第二届“医药与食品中的植物化学物质”国际会议(2-ISPMF)在福州举
行。而这次植物化学领域的国际会议是由我校校友澳门大学肖建波教授负责组织
并担任大会主席。
担纲国际会议主席
今年4月,第二届“医药与食品中的植物化学物质”国际会议(2-ISPMF)在福州举
行。2-ISPMF由欧洲植物化学会(PSE)和亚洲植物化学会(PSA)共同主办,福建农林
大学、澳门大学和香港大学联合承办。本次会议以大会报告、主题报告和墙报形
式开展多领域同行间的学术交流。会议邀请了欧洲和亚洲国际植物化学专家参会
并作报告。会议旨在鼓励青年植物化学和天然产物工作者和研究生参会交流,而
这次植物化学领域国际会议是由我校校友澳门大学肖建波教授负责组织并担任大
会主席。
肖建波,博士,男,1979年2月生,江苏盐城人。2001年毕业于盐城工学院化工系
应用化学专业工业分析方向,2005年6月获中南大学有机化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
与盐城工学院联合培养,指导老师陈景文教授);2009年6月获中南大学应用化学
博士学位(与盐城工学院联合培养,指导老师杨春生教授和陈景文教授)。2007
年10月至2009年5月,毕业日本冈山县立大学营养科学系,获营养学论文博士学位

肖建波多年来致力学术研究,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他13次在中国、美国、捷克、
保加利亚、意大利、罗马尼亚、土耳其、阿尔及利亚召开的国际会议担任大会主
席和学术委员会成员,15次在美国、英国、日本、土耳其、捷克、保加利亚、意
大利、罗马尼亚、希腊等召开的国际会议作大会报告。
此外,肖建波还担任《Phytomedicine》、《PhytochemicalAnalysis》等多个国
际期刊的副主编、编辑和客座编辑,被邀请审理稿件数百次,其中9份著名国际S
CI期刊。目前他是我校毕业生中少有的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崭露头角的杰出校友。

入选德国洪堡学者
肖建波2009年7月就职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2009年入选上海市“晨
光计划”,2011年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2012年12月入选德国“
洪堡学者”。2015年5月被聘为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兼职研究员,2015年5月受
聘于福建农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3年1月,肖建波获德国“洪堡基金会”资助,赴德国法兰克福大学从事客座研
究。这在他的学术履历上,又成了引人注目的一笔。在此期间,2014年3月肖建波
被德国洪堡基金会遴选参加第64届林道诺贝尔学家大会。
洪堡基金是为纪念德国伟大科学家亚历山大 封 洪堡于1860年在柏林设立的,
是世界著名的国际性基金。洪堡基金会每年向全球大约500名具有博士学位,年龄
不超过40岁的成绩优秀的外国学者提供奖学金。洪堡基金的审定非常严格,唯一
的条件就是申请者是否具有突出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迄今为止,洪堡基金会
已经向来自130个国家的约2万名科学家提供了研究奖学金,这些“洪堡学者”中
已有40位获得了诺贝尔奖。作为对“洪堡学者”的最高礼遇,每年德国总统要接
见当年的“洪堡学者”及其家属。洪堡基金会对“洪堡学者”实行“一次资助,
终生受益”的政策,“洪堡学者”回国后,基金会继续对他们进行资助。自1953
年至今,我国仅有1500名学者获得洪堡基金资助。
跻身高引作者榜单
2016年,汤森路透发布“全球高引作者(Highly-CitedResearchers2016”榜单,
约180名来自18个学科领域、以内地及港澳地区高校为所属机构的学者上榜,肖建
波跻身成为高引榜单的学者之一。
近年来肖建波在BiotechnologyAdvances(IF8.905,2篇)等国际SCI期刊以第一作者
、通讯联系人和编辑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16篇营养学和中药学领域论文进入ES
I高引论文。截止2015年5月,5篇进入ESI数据库近两年热点论文(HotPapers,201
3年9月),1篇入选2011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另与他人合作发表
SCI论文40余篇,论文被引1500多次,-index为23,并于2013年9月进入ESI科学家
排名。
汤森路透对21个学科领域的论文相应年度的“他引次数”进行排序,共产生128,
887篇高引论文,引用次数排名位居各自领域的前1%。然后对不同领域各个作者名
下的高引论文数进行排名,产生相应的高引作者榜单。全球约三千位学者入选,
以内地及港澳地区高校为所属机构的学者上榜的总体人数,占全球高引榜单的6%

能够进入榜单的学者,一般而言,都在其学科领域内作出了重要和持续性贡献,
具有世界级的影响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与影响因子不同,该榜单针对各个学
科分别进行排名,因此热门学科的高影响因子和冷门学科的低影响因子相比,并
无优势。这一点在生命科学尤为明显:中国学者发表了大量的高影响因子论文,
但入选高引榜单的学者却非常稀少。
虽然SCI、影响因子和引用数近来颇受非议,但不可否认,论文及其引用仍然是基
础科学和应用基础科学领域学者评价的不二法门。因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论文
引用也将是科研院校学术水准衡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而肖建波的跻身高引榜单足
以能够体现其学术成就在该学科的国际水准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