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 - 《四川农业大学报》
是机遇也是鞭策
川农人高度关注省党代会召开
本报讯 5月24日上午,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在成都开幕。省委书记王东明代表第十届省委向大会作报告。会议内容引起我校师生高度关注,大家纷纷表达将立足四川发展实际,为实现四川的发展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及思考。
作为此次参会的党代表,党委书记邓良基表示,作为四川省唯一的省属“211工程”建设农业高校,必须主动担当,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积极投身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充分发挥学校农业人才高地和创新动力源的独特优势,扎实推进高素质人才培养,不断提升服务三农的质效,积极创新多元化社会服务,当好“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坚强卫士,助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同时列席大会的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斌认为,应当结合“川农大精神”与“双一流”建设深入探讨,进一步树立信心、补齐短板、发挥优势,积极用好省市的各种政策、机遇,在农田、农业、农村、农民各方面主动提供更多优质的供给,在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下靓丽四川农业大学。
在校师生们也纷纷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思考,畅谈体会。
管理学院原院长、省委农业农村经济改革发展研究新型智库首席专家陈文宽教授表示,王东明书记报告紧密结合了当前全省实际,“报告提出的要求与此前我们对全省10多个县市的走访调研得出的结论完全一致”。他认为,推进向农业强省转变的切入点就是抓住供给侧改革,在增效提质方面努力,盘活存量,控制增量,就现有基础提高品质,实现有效供给,提高资源配置率。
园艺学院副院长、果蔬研究所所长汪志辉教授认为,此次党代会的召开对川农人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机遇,会议提到要做强川茶、川菜、川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增加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供给,对园艺学院和果蔬研究所的科研工作者们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我们正争取在绿色有机等方面做出特色和亮点,在质量上取得进一步突破。”
生态农业研究所所长任万军教授表示,大会提到要促进粮食稳定生产,建成一批高标准农田和优质粮食生产功能区。他认为,高品质的农产品已成为当前主要需求,生态农业研究所将以市场为导向,将过去追求纯高产的思维转向追求优质高产,积极提供绿色优质的技术服务。
刚刚获得全省“导航名师”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第一名的谢建平老师表示,围绕着向农业强省跨越的目标,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我们也需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继续着力培养一批服务于四川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的创新创业杰出人才,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不断擦亮着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
动物营养所2015级硕士研究生陈德林认为,对饲料养殖行业来说“供给侧改革”核心就是提高饲料、养殖生产效率,淘汰落后的产能和养殖模式,最终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放心、安全、健康、风味品质佳的肉、蛋、奶等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于安全、高品质畜禽产品的需求。“在饲料配置、养殖模式、环境改善等方面都需要创新,这些都等待我们动物营养人不断努力。”
来自农学院的党员同学杨钰茜关注到党代会提出的“加快向现代农业跨越”等理念,她认为,进一步提高农场品质量安全,打造宜居环境等,真正做到不盲目,不追风,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设计和种植模式设计,才能更好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创收。
动物医学院药学专业的入党积极分子杜江南谈到:“大会指明了未来四川农业的发展方向,这也为我们的学习和未来就业、创业指明了方向。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做好知识技能的储备,为社会更美好,生活更幸福做一点自己的贡献。”(杨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