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莆田学院 - 《莆田学院报》

管理学院院长徐国喜教授:高校文明建设应理顺四种关系

2017-06-10    


    我校管理学院院长徐国喜说,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不断积累、传承和创新的过程。
  虽然校园文明总体上是好的,但部分师生也还存在排队时插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涂乱画等不良习惯和行为。
  徐国喜说,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如何形成新思路,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实现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由形态文明向功能文明和素质文明的深化与拓展,关键在理顺四对关系。
  一是理顺“高”和“低”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高校不断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强大动力。高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必须把“高”和“低”有机结合起来:高———紧紧围绕培育“四有”新人这个根本目标;低———在实际工作中,重心要低,要同师生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应以“育人”为中心,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等各个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出发,围绕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工作保证“育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完成,切实把育人、引导人、鼓舞人与尊重人、开发人、塑造人结合起来,把师生员工的自我发展同学校的事业发展和谐统一起来,围绕大学的基本功能,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从根本上激发精神文明创建的活力和动力,构建以人为本动力机制的新理念。
  二是理顺“远”和“近”的关系。远———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中蕴藏着紧迫性的工作,要体现先导性、前瞻性和引领性。明确育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牢固确立教学科研工作的中心地位,着眼于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必须牢牢抓住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素质这个根本,要着眼于培养高素质的群体。近———又要与本校的发展战略及各项规划有效融合,循序渐进,必须在为教学科研这个学校的中心工作,为教师、学生服务的过程中,体现出高素质,高质量和高品位。各种建设活动的开展要紧紧围绕和有利于学校、教工、学生综合素质的锤炼和提升。只有如此,才能把高校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建立在一个深厚结实的基础之上。
  三是“虚”与“实”的关系。实———文明创建不断出新招、出实招,把“虚功夫”做成“实功夫”。实现由虚到实的转变途径,必须开拓思维,着重培养三种能力。学习能力:知识是力量的源泉,要努力构建学习型校园,建立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学习体系,提高师生员工的学习能力,通过学习开阔视野,提升素质,保证文明创建与时俱进。创新能力:不断解放思想,以创新精神拓展工作思路,注入文明建设新的内涵,丰富创建手段,拓展创建新领域,开拓新的途径,在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有新的突破,形成创建新局面。打造品牌的能力:在多元化发展的时代,高校文明创建要凸显个性与特色,必须要从高校实际出发,创建出能反映本校特色和优势的品牌,具有打造品牌项目的能力。
  四是理顺“硬”与“软”的关系。硬———要重视硬环境的建设,改善外在条件设施;严明的纪律和严格的管理。软———更要注重软环境的建设,不断深化内涵。要做到软硬兼顾协调发展。高校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必须靠严明的纪律和严格的管理。把“软要求”变成“硬约束”,不断完善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全面体现贡献、体现绩效,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内在积极性,激发能动性,努力做到以共同的事业、真挚的感情、完善的制度和良好的工作、生活待遇,留住现有的人才,吸引更多的人才,用好每一个人才,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主体、内容、对象和方法各要素内部及各要素之间彼此协调。找准创建活动的切入点,把握创建活动的落脚点,打造创建活动的闪光点,不断激发教职工参与创建的积极性,提高参与创建的自觉性,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做到全员参与,覆盖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师生,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全体师生员工积极参与的健全的领导体制和良好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