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华师范大学 - 《西华师大报》

一个关于师大人的故事

———记师大学生众筹为环卫爷爷买手机

2017-05-15     浏览(44)     (0)

师大学生在为环卫爷爷丢失手机一事众筹捐款,用筹集的钱为爷爷买手机和物品,老人坚决不收,后用善意的谎言收下。这个故事迅速传播并被许多有影响力的新媒体转发和报道。学生们不求回报的善意令人感动,他们感到幸福。







  “我想回头望,把故事从头讲。”
  故事开始以前,最初的那些夏天。阳光洒在树上,风吹来,闪着绿光。街道平静而温暖……却看见一个环卫爷爷着急地向路人询问着什么。
  原来是手机找不着了。明明就放在那里,转身扫了一会树叶,回过头就不见了。一个环卫爷爷,弓着背弯着腰,手指已经弯曲变形,一部电话,还不知道已经用了多少年呢。路过的师大人都在帮忙找,可不见了的东西,还能找回来吗?只能在网上放了一个寻物启事,让大家扩散起来,为环卫爷爷寻找丢失的手机。帖子后边还附着另一张照片,是发帖的师大人在开学初抓拍的,一个老人,穿着黄马甲,在三轮车里躲雨的同时,抱了本书在读。很难想象,环卫爷爷坐在路边的石头上,看着我们抱着书,谈笑风生,从他面前走过的时候,是怎样的一种心情。看到这里,大家更加心疼这位环卫爷爷了。他们头顶着太阳,燃烧着生命的余热。他们是“城市黄玫瑰”,是“马路天使”,也是“城市美容师”。严寒酷暑,风里雨里,是他们的坚守,城市卫生才有了保障。而且这位环卫爷爷负责我们学校校外道路卫生,也算是个师大人,所以大家也都很热情,纷纷转发,为环卫爷爷寻找丢失的手机。
  环卫爷爷的手机还是没有找到。于是师大人小张提议,手机多半是找不回来了,最好的办法就是众筹,一人捐几块钱,为他买个更好的,心疼他就给他来点实际的。这个想法迅速引起小巨的共鸣,于是他们就建了一个爱心群,大家知道后纷纷加了进来,五块八块的发着红包,贡献自己的一份爱心。我们永远无法忽略群众的力量,短短四个小时左右,大家已经筹到了817.24元人民币,共100多个师大人参与,比预期还多出来十几块。众筹结束后依然有后来知道的师大人坚持要献爱心,不过,已经够了。爱心不分大小,也没有先来后到,那份心意便已难能可贵。也有师大人认真道:“下次有这样的事,一定要叫我。”
  “数不清的流年,似是而非的脸。把你的故事对我讲,就让我笑出泪光。”
  众筹过来的钱为爷爷买了一部手机,然后用剩下的钱去批发市场买了一顶帽子,一把扇子,两件T恤,一双布鞋和一把凳子,正好。去营业厅买手机的时候请工作人员开发票,说是大家一起捐的钱,一张发票也是一份交代。工作人员了解清楚后,也湿了眼眶,原来是学生捐的“公款”要为丢了手机的环卫爷爷买手机。老板很感动,立马送了爷爷一百块话费。献一份力所能及的爱心,是师大人的本分。“可曾还有什么人,再让你幻想?”好事情,总会比预期要更好。千言万语的感谢,尽在紧握的双手之中。一个人的力量很弱,可一群人的力量不容小觑。如此甚好,环卫爷爷的话费也有了着落。
  “天空中没有留下翅膀,却有鸟儿飞过,飞去我们不知道的地方。”当小张和小巨找到环卫爷爷,想把手机给他的时候,他是说什么也不肯收。“学生娃娃能有几个钱?咋能要你们的东西?”最朴实无华的话,也只有最质朴的心灵表达得出来。大家无奈也心疼,同时也理解爷爷的心思。僵持到最后,决定撒个谎,说手机是搞活动送的,不要钱的,知道他手机丢了,正好送给他。爷爷再三确认,“真的不要钱?”才脸红着收下了。他用双手捧过去的时候,目光已经闪烁。“我要怎么报答你们呢?”“那我就把地扫得再干净点!”……我们不求任何回报的,小夏说,看得出来,拿到手机的环卫爷爷很开心,不停说着谢谢。
  师大人的故事在后来几天迅速传播,许多很有影响力的新媒体陆续转发和报道了师大人的故事,像中国网,中国青年网,澎湃网,网易新闻,以及中国新闻网,京华时报,央视新闻等等,其中央视新闻更是转发了三次。
  “我要稳稳的幸福。”正如官博负责人潇月所说,发布寻物启事的,是师大人;展开QQ群募捐的,是师大人;评论区令人感动的你们,是师大人。我们都没有强调自己的名字,不求回报的善意令人感动。能够去相信这样纯粹的善意并为之奔波,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是的,我们是幸福的。
  “我想回头望,把故事从头讲……”正如那个不愿透漏姓名的师大人所说,虽然自己付出的是一份小小的力量,但收获的是满满的幸福。
  我们希望,环卫爷爷的快乐像照片里一样,永远留下来。 (秦茹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