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大校报》

首都“挑战杯”我校“大丰收”

2017-06-10     浏览(66)     (0)

本报讯:学校推荐学生作品在第九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历史最好成绩,共获包括特等、一等在内的14项大奖,并获得“首都优胜杯”和“优秀组织奖”。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科技竞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据悉,本届竞赛共有83所高校参赛。


  本报讯 近日,第九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落幕,我校推荐参评学生作品获得历史最好成绩:共获包括3项特等、3项一等在内的14项大奖;学校捧回“首都优胜杯”和“优秀组织奖”。
  “挑战杯”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自1989年首届全国赛事举办以来,这一竞赛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首都“挑战杯”大学生赛事自2000年开始举办,成为首都高校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展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平台,得到首都各高校的高度重视。
  我校今年共选送15件作品参加首都大学生“挑战杯”赛事。最终,3件作品获得特等奖:动物科技学院王嘉熠等同学的《饲料中铜、锌离子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指导教师:陈义强),工学院李景行等同学的《基于摩擦随动的饲草推送机器人》(指导教师:谭彧、刘星星),理学院韩敏晖等同学的《改进的鲍维特·勃朗克还原反应合成α,α-二氘代醇类化合物》(指导教师:安杰、凌云)。同时,烟台研究院赵禛等同学的《风物长宜放眼量:特色产业与农村电商的碰撞与交融———以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平邑县为例》(指导教师:吕之望),动物科技学院巩璐同学的《牛奶中常见化学污染物的多参数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研究》(指导教师:陈义强),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王旭等同学的《高抗性淀粉含量的大米面包的开发与制作》(指导教师:梁建芬)荣获一等奖。
  赵禛等同学的作品获奖,实现了我校学生在“挑战杯”赛事哲学社会科学类别零的突破。此外,我校有6件作品获二等奖、2件作品获三等奖。
  学校近年来高度重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鼓励学生参与科技竞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备战第九届首都“挑战杯”和第十五届全国竞赛中,学校成立党委副书记宁秋娅为组长的竞赛领导小组,协调各学院及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联动机制,培育重点、突出特色、强化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长和提升。
  据悉,本届首都“挑战杯”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83所高校近1000余项优秀作品参赛。经过资格审查,683项作品进入网络评审,产生特等奖37个、一等奖72个、二等奖150个、三等奖264个,包括我校在内的14所高校捧得优胜杯、19所高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奖单位。(马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