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报》

小女生,大志向———何玉鲜这样完成她的大学“四个计划”

作者:校学生记者 彭巧玲 谈佩瑜    
2017-03-31     浏览(85)     (0)

本文介绍了外国语学院英语B班何玉鲜的励志故事,她通过制定目标超额完成了学业,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她认为学习应以学业为重,并追求快乐学习,让学习成为自己想要的。





“我在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前定下了四个目标:一是拿奖学金,二是成为党员,三是参加实习,四是当班长。”现在,她可以自豪地说:“虽然只是一点小目标,但我算是超额完成了。”———她是来自外国语学院2013级英语B班的何玉鲜,我校2015-2016年度国家奖学金的获得者,同时也是我校“十大杰出学生”、“十大自强人物”的获奖者。
学习,不是为了完成计划
“我觉得大学还是以学业为重,大一、大二和大三第一学期可以向成绩冲刺,多参加比赛。”对待学习这个问题,何玉鲜没有丝毫松懈和侥幸的心理,她会买一本笔记本,把半年的目标都写上去,重要的事情标记下来,每个星期完成一个小阶段。“在大一、大二的时候,我的星期一到星期五都是满满地围绕着学习的计划展开的,到星期五下午开始就会进行反思,反思一下自己作对的、做错的、没做的,调整后面的计划。”
  “我不会把时间规定成多少点做什么,多少点又做什么。”大一、大二的时候,她担任了班长一职,空闲的时间比较不固定,临时有事情就要改变计划。“因为如果我把时间精确到某一钟点该做什么,就会产生一种急躁的心情,为了填满计划而强硬性做这些事情,并不是我想要的。所以我就做了一个弹性的计划。”她一直在追求着快乐学习,让学习成为自己想要的,而不是自己不得不要的,不成为学习计划的“傀儡”。
心之所向,步之所履
“在学校学的知识需要社会实践来检验,不能纸上谈兵。”本着这一要求,何玉鲜抓住了第16届中国·古镇国际灯博会(秋季展)提供的实习机会。
  “那时候真的挺辛苦的,当时的作业和课程都非常多,而且我是学翻译的,对商务方面接触得不多。”当时做英语问卷调查的她,被临时调到展会现场当翻译员,同时还要翻译合同,翻译产品目录。面对涉及到的商务英语的许多专业的知识,自学课本还没学到的内容时,她只能请教老师,求助师兄。即便这是一次没有任何酬劳的工作,但多家商家的那句“我们公司的大门随时为你敞开”,就是对何玉鲜能力的最大的肯定。
  在2014年科技学术节系列活动之读书报告会“沐浴书香-分享人生”英语阅读分享大会的比赛上,何玉鲜精心的准备了一篇自己亲笔的文章参赛。“那是我自己写的文章,是我心得体会,也是我比较满意的一份作品。”但是比赛中,由于比赛现场硬件设施的问题,她遭遇了“滑铁卢”,只拿到了优秀奖。
  在次年的科技学术节系列活动之读书报告会“沐浴书香-分享人生”英语阅读分享大会比赛的当天,她坚持从校外匆匆赶回学校。“当时我在校外跟朋友们庆功,也纠结过要不要赶回来参加比赛,身边有朋友劝我‘这只是校内的一个小比赛,不去也没什么’。”那一刻她选择了遵循自己的内心,拒绝了朋友们的盛情邀请,让未来的自己不悔。
  “不要害怕拒绝,你做得好,别人就会慢慢向你靠近。”
  日常生活中,何玉鲜还将自己部分时间投入到了公益上。走上公益之路,与她曾经的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一位好心人到我的小学免费资助了我到长隆去玩,还送了我一个装满文具的漂亮书包,我记不清那位好心人的名字,但一直记得当时的场景,我想尽自己的能力去帮一下需要帮助的人。”
  现在的她虽然已经不是志愿者队伍中的成员,但依旧与他们保持着联系,做着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