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
学生“动”起来 思政教育“活”起来
——记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首开的新生思政研讨课
作者:周新华郭伟杰夏心怡
(上接第一版)
课堂研讨———思维“动”起来
“诱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课堂气氛的活跃,仅仅是思政课成功的第一步,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认知,才是最为关键的。”思政课负有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责任,平教授认为,“没有价值引领和方法论指导的思政课,不是理想的思政课”。
在讲授“领导思维”内容时,平教授先是布置同学们课下查阅 《习近平论治国理政》等资料,研讨课上,让大家围绕“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方略”展开讨论。在他的引导下,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谈了习总书记的成长历程,历数他深入基层的考察及体恤民情的从政情怀;有的枚举了习总近年来反腐倡廉等重大举措,阐发全面从严治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意义;有的则从我国外交方略角度,盛赞习总书记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主张……通过研讨,同学们对十八大以来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有了哲学高度的认识。面对同学们颇有见地的发言,平教授还不时地给学生抛出一连串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 ‘把全局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不是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结合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所指出的面对困难的两种态度,请从方法论的角度思考一下,在学习工作中如何把困难当做机遇?”……这些问题旨在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引导他们学习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从而为他们一生的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可见,研讨课的优势在于“研讨”二字,课堂不再是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讲台,而是学生积极研讨、思维碰撞的平台。而学生迸发出的思维火花的大小、强弱,则取决于教师所抛出的问题是否能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在于“抛砖”后引导的时机是否恰当,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堂研讨课的成功,需要教师有较好的“内功”,教师要真学真信,拥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以及宽广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视野,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
作为南航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位开设思政研讨课的教师,平教授希望思政教育能以其亲和力和感召力来吸引学生;在他的循循善诱下,“学生经过思考讨论、生生联动、师生互动、思维碰撞等一系列环节后,思政教育的入脑入心、思想认识的提高都会水到渠成。”从而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这正是思政教育追求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课堂榜样———“行为”动起来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面旗帜。树立什么样的榜样,就体现什么样的导向。从榜样身上,学生可以汲取力量,为思想和行动“领航”。因此,在思政教育中,平教授非常注重在课堂上为学生 “树榜样”“立标杆”。在他看来,榜样堪称是思政教育的“活教材”,榜样的言传身教,远比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影响力、感召力,很容易激起了90后大学生见贤思齐的自觉性。
研讨课上,对于同学们策划的“对话领导力”活动,平教授很是认可,“这一环节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究热情,从中获得创新创业的思想启迪,而且使同学们对领导力的内涵、担当精神、社会责任意识等,有了更感性直观的认识,榜样形象一下子‘活’了起来。此外,有别于教师推出的榜样,同学们自己寻找的榜样更能对学生产生亲和力和影响力。”90后企业家是大学生的同龄人,他们的价值观和大学生很贴近,他们身上散发出的正能量,直接驱动着大学生比对、学习、笃行,“这种朋辈教育,能更大地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
“教有方向,学有榜样”。南航是一所具有航空报国光荣传统的大学,一大批杰出校友为国家航空航天事业奉献拼搏。空军试飞员李中华、载人飞船设计师赵光恒等校友献身国防的爱国情怀,开拓创新、勇攀高峰的精神,都是宝贵的行业红色文化和校本德育资源。平教授建议思政教师要从杰出校友中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榜样,讲好南航人的故事,引导同学们效仿榜样,做榜样的忠实“粉丝”,将榜样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除了走出校园的杰出校友,校园里近处也不乏榜样的存在,譬如南航无人机院一批研制人员,他们执着专注、作风严谨、精益求精、敬业守信、推陈出新、刻苦攻关的大国工匠精神也值得同学们去学习,这些身边的榜样让学生更有真切感。”平教授认为,思政教育是一个知、情、意、信、行的过程,将真理的力量与榜样的人格力量有效结合起来,是对思政教育规律的遵循,能够引领青年学生的行为选择,从而有效发挥育人的作用。
“习总书记在全国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而研讨课程则是思政必修课的延伸,与之同向同行,协同共进。”平教授深感,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应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不能只是机械执行“规定动作”,更应发挥主观能动性设计配套“自选动作”,思政课教师应始终行进在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路上!思政研讨课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以其鲜活性和高参与度,受到了学生的追捧,它对教师的理论造诣、人格修养、教学智慧是个考验。“思政课可谓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呀!”平教授笑言,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他愿和全院思政教师锐意改革,期待梦想花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