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立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河口所副所长
作为海洋地质科考人员,我有幸多次在“东方红2”船上工作,至今为止累计工作时间接近400天,可以说这是我除了家乡、家庭之外的第三个家了。我想“家”是每一个登上“东方红2”船的海洋科技工作者共同的感受———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乐于助人的东方红人,开诚坦荡的人际氛围,精益求精、永求完美的工作精神……正是在东方红这个大家庭的支撑下,我完成了6290m水深的大洋底质采样工作,30000多公里的多波束、浅地层测线探测工作。足迹覆盖了西北太平洋和中国所有的边缘海,实现了学生时代的梦想!
“6290m”非海洋工作者可能意识不到它意味着什么。深海底质取样工作是海洋地质调查中难度最大的工作,这是因为它是对船舶取样设备能力、船载设备探测能力、船舶工作人员设备维护技术水平、考察队员专业水平的综合考验。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求船载探测设备能够穿透厚厚的海水层探测到海底状况;然后,考察人员根据海底回波信号准确判定海底地形地貌及相关的沉积物类型并决定下放取样器的种类;第三,船载地质绞车具备在十几吨负荷下长达十小时的连续工作能力;第四,下放的近8km钢缆保持较好的柔韧性;第五,长时间高强度的绞车操控。在上述程序中,第一、三、四环节是对船舶设备、船舶人员技术水平和设备维护能力的综合考验,也是考察目的实现的关键所在。同其他调查船相比,“东方红2”船未配备近60万美金的地质绞车和相应的钢缆,但船的工作者在认真研究绞车原理和熟悉工作过程的基础上,组织科技攻关,在短短20天内完成了上世纪70年代出厂的老地质绞车的改造和加固工作,使考察目标的实现得到了保障,并使考察队完成了6290m水深的地质取样工作,这确实是前无古人的壮举。这是东方红群体综合实力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