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 - 《北京大学校报》
用一流的教学培养新型管理人才
———访北大信息管理系副主任周庆山
北大信息管理系庆祝建系60周年,注重文理并重,培养面向应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积极与国内外高校开展交流合作,毕业生深造和就业满意度较高。
2007年10月,北大信息管理系即将庆祝建系60周年。面对60年来取得的成绩,信息管理系副主任周庆山自豪地说:“我们系的老师文理科背景都有,而学生也是文理科知识兼具,文理并重是我们的特色。”文理并重将“信息”和“管理”结合而组建成一个系,对一个外行来说很难猜到其中的奥妙。然而,正是这种结合,才让一个最初只有图书馆学的系走到了今天,并且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色。
从专业定位上看,信息管理系研究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技术、方法、经济、政策等,因而在发挥文理兼容特色的同时,注重培养面向应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在人才培养方面,信息管理系强调在巩固已有专业优势基础上,面对社会信息化、数字化,培养适应信息化、数字化专业的人才。信息管理系,更多涉及到信息基础理论和技术应用,需要用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同时,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处理、存储、传播、检索、咨询、分析、宏观政策等相关管理问题都是信息管理学科的核心知识体系。
从系里的教师队伍来看,有懂技术的计算机专业博士,有人文修养高的文学博士,也有获得管理学博士的教师,突显了文理并重的办系特色。一流的课程为鼓励教师投入本科教学,信息管理系在计算工作量时提高了本科教学权重。此外,每位教师都担任几位本科生的导师,指导他们的选课、学习和科研等。教授上课和做本科生导师,有利于教师的科研成果及时融入到本科教学中。在信息管理系现有的7门主干基础课中,其中有4门为教授主讲,3门为副教授主持。
信息管理系还成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委员会集体讨论,审议和决定教学课程的设置、修订和废止,委员会每年两次审议系里新课的设置。系里主干基础课有两门获得北大校级精品课程,有两门获得北大校级优秀教学奖。由吴慰慈教授主持,刘兹恒教授、王子舟教授、张广钦副教授等参加的“图书馆学概论”课程于2005年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李国新主编的《中国文献信息资源与检索利用》被评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马张华著的《信息组织(第二版)》也获得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
目前,信息管理系为全校提供5门通选课。这些课程是几年来经过全校学生的选择而保留下来的。如王锦贵教授主讲的“中国文化史”连续几年作为学校的暑期课程,深受欢迎。王余光教授主讲的“中国名著导读”连续两个学期被学校选拔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开设。
信息管理系还积极与日本、韩国、香港开展交流合作,并积极促成与韩国中央大学堂、香港城市大学的合作项目。
优秀的毕业生
近几年,信息管理系的本科毕业生超过50%在国内外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学位。直接参加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度也较高。百度公司总裁李彦宏、现任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杨学山都毕业于信息管理系。
周庆山说,目前,系里为了迎接本科生教学评估,已经按照相关规定,做好归档、建档工作,进一步强调了教学纪律。同时,信息管理系准备将教学制度、文件、学校和系里的各种规定印成手册,教师人手一册,让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不断完善教学建设,培养出代表北大水平的优秀毕业生。(马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