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赴青海西宁市、乐都县暑期社会实践团向孩子们展示电脑。团委供图
1982年,北大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展了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今年正值暑期实践活动创立25周年和2008奥运会临近,为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今年的实践更注重挖掘育人内涵,突出北大特色。为此,团委特别推出“百镇千村”调查计划、“五彩奥运,微笑北大”志愿服务行动计划、“和谐共谱,青春同行”班团组织行动计划、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推广计划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计划。
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校本部共有230余支团队申报立项,参与总人数近2162人次,在团队数量、实践人数上都创历史新高。临行前,北大校领导在“致参加2007年暑期社会实践的同学的信”中指出:“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好坚实的基础,更应该走出象牙塔,深入社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践行‘知行合一’的理念,在实践中砥砺思想,锤炼意志,拓展素质,检验真理,努力实现全面发展。”
微笑迎奥运
今年的暑假实践活动与“五彩奥运,微笑北大”志愿服务行动计划相结合,学校一方面鼓励正在接受培训的奥运志愿者组团,在北京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另一方面鼓励广大学生奔赴奥运协办城市,开展奥运知识宣讲、奥运场馆参观考察以及“爱心传递微笑”等活动,为奥运会成功举办营造良好氛围。城环学院暑期实践团开启了以“迎奥运,爱社区”为主题的为期三个月的实践活动,队员们深入社区,通过调查、座谈等活动向社区居民积极传播和谐理念。实践团成员表示,要将自己有限的知识贡献到无限的为北京奥运会奉献中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贡献出北大学子的一份力量。深入新农村
北大的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从开展“百村调查行动”作为发端。在此活动开展十周年之际,“百镇千村”调查计划以“百村回访”为主要内容,深入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新农村建设出力。学校鼓励学生赴云南、贵州等偏远地区农村以及华西村、南街村等富裕农村开展“回访”活动,对这些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状进行深入调研,与以前的实践成果进行对比,总结农村发展基本经验,并围绕“农民社会保障”、“农村医疗服务及医疗体制改革”、“农村耕地保护”等热点问题,展开调查研究,让青年学生在农村的广阔空间施展才华。赴浙江嵊州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城环学院06级学生傅江帆在实践感想中写到:“我第一次如此近地走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新农村来了一次亲密接触。在整个实践过程中,不论是在知识的扩充上,还是与队友的相互交流学习中,我都获益匪浅。”班级同行动
今年的社会实践还开展了“和谐共谱,青春同行”的班团组织行动计划:由各院系团委推荐以班级(或团支部)为单位组团的实践团队,充分发挥同班级(或团支部)学生的智力、专业优势。这种模式是今年社会实践组织方式的新亮点。团委将8支以班级为基础的团队作为重点团队支持,在探索新时期大学班级凝聚力建设方面踏出坚实的一步。外国语学院赴河南泌阳县实践团领队冯时对此深有感触:“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深切体会到,在同一专业同一班级内生活学习的同学具有很多的共同语言,在事务处理过程中更有协作意识,而在具体的分工合作中,也能在大家鼓励下挖掘自身潜力,给大家带来惊喜。”返乡做调研
团委积极倡导暑期返乡学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就近就便开展个人社会实践活动。暑期返乡学生可以紧密结合家乡所在地及其邻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奥运宣讲、招生宣传、就业见习等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尤其鼓励家在农村的返乡同学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热点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