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10月17日下午,东帝汶总理沙纳纳一行十七人在中国驻东帝汶大使傅元聪的陪同下前往我校成都科学研究院参观考察,并就杂交水稻种植技术、外国留学生培养等问题与我校专家进行深入座谈。我校党委书记邓良基、副校长朱庆、成都科学研究院常务副书记蒋国林,以及水稻研究所所长李平、党总支副书记吴先军、农大高科公司副总经理刘文江等出席座谈会并陪同参观。
东帝汶国土面积14874平方公里,拥有人口100余万人,位于东南亚努沙登加拉群岛最东端。2002年5月20日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正式成立,是本世纪第一个新生国家。中国大使馆在东帝汶独立日当天开馆,中国成为第一个与东帝汶建交的国家。
座谈会上,邓良基首先向沙纳纳总理一行表达了诚挚问候和良好祝愿。他说,我们非常高兴地迎来了沙纳纳总理阁下一行,你们带来了友谊和欢乐,用我们中国古代的圣人孔子一句话来讲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当年的张骞,从我国古都长安出使西域,踏出了一条古老而又传奇的“丝绸之路”;今天东帝汶的贵宾,千里迢迢来到四川农业大学,架起了一座沟通和交流的桥梁。希望大家能为我校的发展留下宝贵意见,同时也衷心祝愿此行能为您带来愉悦的心情和美好的回忆。他还对我校的办校规模、学科建设、师资力量、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内容向客人作了详细介绍。
李平利用幻灯片图文并茂地向客人介绍了我校水稻研究所的情况及主要杂交水稻品种的特点。
沙纳纳对我校所作的介绍表示感谢。他不无幽默地说,我终于来到这个地方了,来看看这里杂交水稻的研究基地。其实早在我的身体来此之前,我的心已经到了这里。贵校的这些图片与文字在东帝汶都有保存,我自己还暂时属于大学一年级的水平。他说,东帝汶建国七年来,面临粮食生产的问题,不得不向国外购买大量大米以满足人们所需。以前主要从越南购买,现在改从中国了。东帝汶现在一方面大量培训人们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同时也在进行各种水稻品种的栽培实验,争取尽快实现大米的自我供给。但是目前农业科技人才匮乏,尤其缺乏土壤研究专家,也缺少掌握在不同土壤上种植不同品种水稻的科技人员。因此,希望与我校派遣留学生问题和农业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随后,沙纳纳一行与我校专家分别就杂交水稻对气候与土壤的要求、人力需求、营养和价格,我校农学类专业的设置、对外国留学生的培养方法等问题进行亲切而深入的交流。
最后,双方互赠了礼物,希望进一步加深交流与合作。在专家、教授的陪同下,沙纳纳一行参观了我校成都科学研究院水稻研究所实验室,并且愉快地合影留念。
下午3时20分,沙纳纳与我校专家握手告别。
与沙纳纳同行的还有东帝汶外交部长、财政部长、基础设施部长、自然资源国务秘书、东帝汶驻华大使、外交部秘书长、总理特别顾问、财政部长顾问、自然资源国务秘书行政顾问、总理私人助理、外交部长助理、财政部长行政助理等人。 (李劲雨/文 王世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