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燕山大学 - 《燕山大学报》

爱心时间银行:

志愿新理念—— “用时间交换服务”

作者:□ 学生记者 张怡然 易晨    
2017-05-15    

爱心时间银行是一种互助式的志愿模式平台,燕山大学爱心时间银行提供志愿服务、书籍兑换等多种服务,致力于满足在校大学生的切实需求。该模式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目前,该模式正在不断完善中。


  时间银行(Time Bank),又称“爱心银行”、“公益银行”、“时间储蓄(Time Saving)”,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学者埃德加?卡恩率先提出,作为一种社会互助模式,其宗旨是“用时间交换服务”,即加入“时间银行”的“储户”将自己参与互助活动的时间以“时币”形式存储在“时间银行”的“账户”里,待“储户”需要时,可以凭借其储蓄在“时间银行”的“时币”,获得他人相等时长的帮助。
燕山大学爱心时间银行成立于2015年11月,隶属于共青团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委员会,并依托高质量、高水平的水滴公益行动队,同校内其他志愿服务团队进行沟通、协作,以实现信息共享、合作双赢的“全员”公益模式。
?互助式志愿模式平台
燕山大学爱心时间银行本着承认个体需求、“互惠互利”、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理念,突破了传统的无偿、利他、不计报酬的传统志愿服务理念。也就是说,如果在爱心时间银行开户,你既可以是志愿者,也可以是受助者。“其实它是一种互助的模式,不是以前那种单纯帮助别人的志愿服务。我们是想通过这样一种转换,把志愿服务变成一种互动。”负责该项目的学生科科长金宏妍老师谈道。
  另外,依托校园建立的爱心时间银行,较传统社区型平台而言,具有社团化运作模式、参与群体相对稳定、服务项目高层次性等方面的特点,有助于营造颇具正能量的大学校园文化氛围,可以号召更多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的人加入到做公益的行列中来。水滴公益行动队的负责人杨明明表示:“现在的大学生还是需要志愿活动来唤醒久违的志愿精神和爱心,而爱心时间银行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做公益的平台。”
  因为爱心时间银行初期阶段的时币兑换形式比较局限,为了满足在校大学生的切实需求,现阶段拥有的时币可以用来兑换毕业生捐赠的书籍和用具,也可以用来换取自助摄影吧的拍摄时长。通过时币来换取毕业生捐赠的书籍、小课桌,既可以有效利用资源,又能鼓励更多的志愿者,相比废弃或者变卖这些物品来说,这样的方式更有意义。创意性地实现爱心时间银行与自助摄影吧的对接,在实现兑换方式多元化的同时,满足了大学生的切实需求。另外,因为难以实现、对接等方面的原因,个性化的时币兑换还没有实施,但负责人表示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体系化的志愿团队
金宏妍老师一直强调:“爱心时间银行不是一个志愿组织,而是一个可以让学校的志愿者和志愿团队更加体系化的平台。”
  爱心时间银行也确实在实践中印证了这一点,它打破了传统社团与社团之间的界限,让以雷锋突击队、青年义工为代表的校内各志愿服务团队彼此间开始进行沟通,并以信息共享为前提,合作共赢为目标,“手牵手,肩并肩”做公益,燕山大学的爱心公益气息也因此愈加浓厚起来。
  爱心时间银行作为一个媒介,为更多不属于志愿组织的同学提供了做公益的机会,同时也是提供了被自己和社会认可的机会。金老师说:“爱心时间银行就好像大学里做公益活动的一种记录,我们传统的个人和集体的公益活动缺少对志愿服务的一种总结,但是时币存储的这种功能使我们对别人的影响力得到强化,这种能看得到的标准也是一种吸引力。”
?多样化的创新志愿服务模式
水滴公益行动队等校内志愿者社团作为燕山大学爱心时间银行的公益服务项目的践行者,致力于支农、敬老、扶幼、环保、普法等五个方面的创新志愿服务模式。
  在支农项目上,水滴公益行动队从精神强农和物质助农两个方面出发。由大学生党员组成的宣讲团,开展以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并组织成员在校内外进行苹果义卖活动,解决了抚宁区果农苹果滞销的问题。该活动切实保护了农民们的利益,展现了燕大学子“我为人人”的奉献精神。
  在敬老项目上,水滴公益行动队前往山海关区残疾人联合会开展了主题为“中国声音?经典传唱”的志愿敬老活动。耳熟能详的旋律,真切温暖的话语,一点点拉近着志愿者与老人们之间的距离,和谐之美,应运而生。
  在扶幼项目上,“水滴润心,浇灌童年”活动作为燕山大学爱心时间银行的精品活动,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日常管理规范和运营模式。志愿者们会在固定的时间去秦皇岛市儿童福利医院,陪孩子们玩耍,帮助孩子们学习。这些微笑常挂脸庞的志愿者们,用自己的真情来打动被社会的天秤所抛弃的天使,并竭尽全力为这些可爱的天使提供帮助。
  在环保项目上,结合爱心时间银行自身志愿者高素质、强执行力的特点,爱心时间银行拟开展长期性的“海洋梦想,环保先行”海滩清扫特色志愿服务活动,为远道而来的游客以及雪白活泼的海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
  在普法项目上,法律援助中心的老师和同学们积极于校内外进行普法宣传和法律咨询活动,提高了同学们和普通居民的法律意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的法律问题,同时也让大家认识到了法律的重要性。
?取得阶段性成果
现阶段,燕山大学爱心时间银行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目前计划是在文法学院内进行试点,其具体的规范条例还在摸索中不断地完善,但其新颖的志愿服务模式和许多精品实践活动在活动初期就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校内校外相结合,创新志愿服务模式。爱心时间银行依托管理机制完备的高校社团,高素质的学
生资源,在老师和团委的指导下,学生们自主管理,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对内,联合各个志愿服务组织以研讨和宣传为主,开发大学生自主参与的意愿和能力;对外,结合自身优势并联合校外其他志愿组织,服务于社会。
  供给需求相协调,满足多层次的需求。爱心时间银行作为志愿服务的媒介,力图打破志愿服务的形式化、表面化等的现象,从需求者的角度出发,满足其真正的需求,以达到志愿服务的最终目的。另外,对于提供志愿服务的同学们来说,爱心时间银行更是获得他人认可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平台,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求。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当代大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过于传统,而爱心时间银行则为大学生提供了有别于课本和传统课堂的在实践中学习的机会。从实践中得来的知识,拓宽了大学生们的视野,让大学生更加了解社会,进而更能适应社会,同时也为培养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志愿服务需要同学们为不同的服务对象提供学习帮扶、政策宣讲、法律咨询、生活帮助、慰问演出等不同形式的服务,培养了同学们多方面的能力。另外,爱心时间银行开设在校内,为同学们提供了正式的志愿服务平台,受到了师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可。
?未来展望
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之后,爱心时间银行将完善自身管理条例,打造“爱心时间银行新机制”。另外,会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开展交流会、座谈会和分享会,将爱心时间银行由文法学院院内转为向全校推广,鼓励更多的同学“入户”爱心时间银行,进而加快校内爱心时间银行建设与社会志愿服务的对接以及社会志愿项目的长期化建设。
  此外,针对兑换形式较少导致的“只存不取”的现象,爱心时间银行将采取提高志愿者整体素质,建立日常化志愿服务体制,加强资源整合度以及打造网络新媒体等方式,以满足储户多元化的需要。
  燕山大学爱心时间银行为校内的大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平台,更为校内外需要帮助的个人和集体提供了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爱心时间银行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带去了积极影响,为需要帮助的农民、老人和儿童带去了爱心,在一定方面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水滴公益行动队负责人王艺翔同学谈道。另外,爱心时间银行对于做志愿服务的大学生们的积极影响也是值得注目的。“通过爱心时间银行这个项目,同学们会学到如何回馈社会,如何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价值,帮助到更多的人,给自己的青春留下更多值得纪念的东西。”文法学院辅导员王奕骅老师说道。
  爱心时间银行刚刚起步,还需要时间的磨砺。这种“互惠互利”的志愿服务理念亟待被更多的人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