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傅文杰,高级工程师兼副教授。1987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勘查地球物理专业。2003年攻读博士,2006年获得中南大学博士学位。2006年11月—2009年6月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1988年获核工业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年获南昌市“五一劳动奖章”,主持参与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已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0多篇。参加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西部高寒山区铜金矿产勘查评价技术方法与综合示范研究”的研究。2006年获得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部级)一等奖。2007年入选“莆田市青年专业技术后备人才”,同年评选为“福建省新建本科院校跨世纪人才”。撰写了《Oracle4Spatial空间数据库开发应用指南》。
一纸简历道不尽傅文杰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他孜孜不倦拼搏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正如冰心所言“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自1987年从中南大学本科毕业后,年轻气盛的傅文杰一直践行“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的人生格言,用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作风诠释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谱写了一段“十年磨一剑”的奋斗史。
说起傅文杰丰富的人生阅历,他笑言自己也算是走过大江南北的人了。大学四年,傅文杰是在具有3000年历史的“楚汉名城”———长沙度过的。毕业后,傅文杰辗转到了南昌“核工业270研究所”,开始自己艰苦的科研生涯。五年时间里,他凡事总是亲力亲为,在技术上严格把关。凭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傅文杰很快晋升该研究所基础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主任,成为该研究所最年轻的主任。天道酬勤,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1993年,傅文杰获得南昌市“五一劳动奖章”。1996年,祖籍莆田的他,在满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中毅然决定“叶落归根”,来到我校任教。
荣誉背后往往是心血和汗水。在研究所期间,傅文杰主攻基础工程质量检测。1994年到1995年,他参与了国家重大工程京九铁路江西段的基础部分检测,后又参与江西第一条高速公路———昌九公路的桥梁桩基质量检测工作。他甚至深入新疆、青藏高原等偏远地区,只因他坚信“要获得科研的第一手资料,就必须深入艰苦的地区”。10年艰苦的野外检测生活,傅文杰不畏严寒,始终身体力行地奋战在科研的第一线。“检测是一项耗时、耗精力的事,重大工程工期要求都比较紧,有时候要在将近40度的高温下连续观测48小时,累得没办法的时候在泥巴地上坐着都能睡着。”谈起10年艰苦的生活,傅文杰感慨不已。
10年时间里培养的吃苦精神对读博的他来说,也算是一个精神动力。2003年,傅文杰开始攻读博士。读博期间,他先后发表了《基于光谱相似尺度的支持向量机遥感土地利用分类》等10多篇学术论文。如今已是博士后的他,仍然没有停止探寻科研的脚步。目前他正在申请和筹备升级科研课题《基于WEBGIS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公众服务平台》。此项课题将与国土、气象部门合作,若能申请成功,对地质灾害的预报预警将会是一个重要的帮助。
如今,作为我校环生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负责人,傅文杰担任《测量学》、《遥感技术与应用》、《土地信息系统》等5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在繁重的教学任务面前,傅文杰依旧做到了二者兼顾,不偏废其一。做博士后期间,流动站曾有规定进站研究的博士后必须实行“脱产”工作,一心一意搞科研,这意味着傅文杰必须放弃教学这一块来“成就”科研。在科研能力以及硬件设备上,莆田学院并不是最佳选择。曾经也有“211工程”的重点院校邀请傅文杰过去执教,然而心怀家乡、心怀莆院的傅文杰还是委婉地拒绝了,因为他割舍不了与学生间建立的深厚感情,因为他始终心系教学。为了教学,为了科研,他甚至牺牲了许多业余生活的时间,放弃了业余爱好。
傅文杰的教学,学生的评价是一句简简单单的“Very7Good!”。“他上课内容很丰富,课件制作多样,有时还会配以录音,使内容变得形象生动。”08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胡文杰如是说。采访当天,笔者也去听了傅文杰老师的课。果不其然,一间大教室在课间就已经坐满了学生,出勤率几乎是100%,正应验了学生口中的那句“只要是他的课,都会想过来上!”傅文杰的为人,学生一致的评价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难怪傅文杰会说“我和学生的关系都很‘铁’!”。课堂上,他习惯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例子,把书上抽象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继而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心内容。课后,他十分注重与同学沟通交流。很多同学也乐意把上课听不懂的问题拿出来与傅文杰一起探讨,而他也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学生的任何疑问。
近年来,傅文杰在科研上的建树颇多,有目共睹。他参与了 《“十五”国家科技项目子课题“SVM遥感数据信息提取技术研究”》以及青海省科技厅《“西倾山成矿带资源潜力分析及综合勘查”》两项研究项目,并担任了《怀化市国土局矿政与地政管理信息系统》、《福建省科技厅项目:“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G7I7S系统”》以及2008年福建省教育厅A类项目《“区域地质灾害评价信息图谱研究”》的项目技术负责人。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傅文杰在采访中强调的一句话。我们有理由相信,带着这份吃苦的精神,拼搏的毅力,无论是在科研的道路上,还是人生的道路上,傅文杰都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本报记者 林燕 倪颖 林思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