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工业大学 - 《南京工业大学报》

脾 气

作者:公管1401姜沛    
2017-04-15     浏览(68)     (0)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开始有了脾气,或表现为孩童时期不听父母教育的顽皮吵闹,或表现为无法与自己磨合一致而产生出来的对周遭的格格不入。
  那么,脾气到底是什么?
  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面对橱窗里花花绿绿、各式新奇的玩意儿有兴趣的时候,你便会伸出手向父母索要。有时你会如愿,有时会被一句童年里最不想听到的“听话,买别的,这个没用”而打破自己的小小的梦想。听话?为什么要听话?当你第一次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那么你在潜意识里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脾气,储藏在你的身体里,并且随着你的成长不断浸入到每一寸皮肤、每一尺骨骼。这样的脾气使得平时不露声色的我们,一旦遇到了与自己不同的人或事就会从身体里爆发出来,与那些不同于自己的人或事产生碰撞,或争论得面红耳赤、或强忍着冷若冰霜。
  当你不再是孩子时,眼前形形色色的人、纷繁不一的观点冲击着自己的时候,你的脾气已然不是孩童时期的那般模样。这时候的脾气仿佛是个性的同义语,很难改变又极易改变。说它很难改变,是因为经过二十多年的成长,一个人的脾性逐渐走向固化的状态,这时候通常会以“高兴去做”与“不高兴去做”来划分自己的脾气状态,这样只有两种极端的状态,显得很是非分明。打个比方来说,陶土在成为瓷器前是极易改变其形状的,但是经过高温烧制后,其性状改变为较为坚硬的瓷器。除非使用金刚钻,不然谁有能力揽上改变脾气的“瓷器活”呢?说它极易改变,是因为脾气也是一种很脆弱的东西。脾气与环境的势力此消彼长,独自存在的时候,都十分温和,但是任何事物都不会孤立的存在。当环境的势力大过脾气,环境只需轻轻一敲,原本的脾气也就碎了,碎得体无完肤、碎得无法复原。也就是说,这样的脾气已经被改变了。
  所以说脾气是很难以名状的,究竟是让自己的脾气保持着流体的状态,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还是内心燃着高温的火,锻造出属于自己的坚硬的脾气呢?流体状态的脾气,只存在时刻变化的状态,久而久之就没了脾气;坚硬的脾气,可能会在行走的路上磕磕碰碰,摔得遍体鳞伤,但那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脾气,伴随着自己去面对世间的温热与冰冷。当自己有一天觉得自己的脾气不够好时,再生出一团内心的火吧。一次锻造出来的脾气会在这样的二次、三次乃至多次的锻造中重获新生。总有一天,成为一个既有脾气、又能以温润的脾性去拥抱世界的人,也不会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找寻这样脾气的路,走下去就已经很美好了。哪怕过程狭窄与局促,也值得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