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河南科技大学 - 《河南科技大学报》

洛 阳 市河南科技大学

图书馆

开工典礼隆重举行

2009-10-15     浏览(731)     (0)

  本报讯 (记者 韩卫红 骆保恒)9月26日上午,河南科技大学开元校区丹桂飘香,鼓乐阵阵,到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气氛。在欢庆共和国60华诞之际,由洛阳市政府和河南科技大学共同投资建设的洛阳市图书馆、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开工典礼在这里隆重举行。
  中共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连维良,洛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郭洪昌,洛阳市委常务副书记李兴太,洛阳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尚朝阳,洛阳市人大副主任杨玉龙,洛阳市政协副主席任海航和河南科技大学校领导朱清孟、牛书成、苟义伦、闫纪建、周志立、宋书中、谢敬佩、杜遂渊等共同出席了开工典礼,洛阳市直部门、洛龙区政府代表和河南科技大学师生代表参加了开工典礼。洛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立林主持开工典礼。
  洛阳市图书馆、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工程为地上五层、地下一层的框架结构,规划建筑面积约为7万平方米,占地面积85亩,已被列为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是洛阳市今年开工建设的十项重点工程之一。
  图书馆功能布局由图书馆和多媒体交流中心两部分组成。图书馆包括借阅、研究、特殊读者服务、管理设备、咨询服务、学术交流、信息中心、电子文献、校史档案、地下人防等九大功能区;多媒体交流中心含大型报告厅、学术会议、远程教育等社会信息交流服务功能。
  洛阳市图书馆、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由洛阳市和河南科技大学共同投资建设。共建图书馆,是加快洛阳新区和河南科技大学开元校区建设步伐、完善洛阳新区城市功能、提升洛阳城市文化建设水平的重大举措,将有效整合洛阳市公共图书馆与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这是河南科技大学与洛阳市校合作的延续和拓展。近年来,河南科技大学坚持开放办学、借力发展的思路,在洛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走出一条共建共享、互惠双赢的发展之路,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办学资源,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首先是共管共享洛阳市体育中心。2004年,为了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增强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能力,洛阳市委、市政府投资12.5亿元建设洛阳市体育中心。该中心占地1300亩,拥有体育馆、游泳馆、射击馆、网球馆和体育场、综合运动场、自行车训练场等“四馆三场”,是一个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少见的现代化综合体育运动中心。2007年,洛阳市与河南科技大学签订了共管、共享体育中心协议。根据协议,由洛阳市委组织部任命河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担任体育中心副主任,协调双方关系,参与体育中心的日常管理;体育中心加挂“河南科技大学体育中心”标牌,“四馆三场”加挂河南科技大学相应分馆标识;体育中心所有场馆对河南科技大学体育教学、赛事、集会、文艺活动等开放;学校则每年提供管理维护费100万元。这种合作模式使河南科技大学在投入很少的情况下,体育教学、师生员工健身和大型文体活动设施跃升到了全国高校一流水平,既大大提高了体育中心各项设施的利用率,又避免了学校重复建设,被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誉为校地合作的典范。
其次是共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省级综合性教学医院,其医疗、教学、管理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均居河南省综合性医院前列。2007年,为了完善新区城市功能,优化医疗资源布局,进一步提高洛阳人民的医疗保健水平,洛阳市委、市政府决定依托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立新区医院。新区医院占地240亩,规划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设计床位1200张,计划投资7.8亿元。在一期工程建设资金5亿元中,由市政府直接投资1亿元,按1%的低利率借给医院2亿元,医技设备1.4亿元利用世行贷款由洛阳市政府担保,河科大一附院直接投入6000万元。医院名称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由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设、经营和管理,将在2010年3月正式开业。洛阳市与有着50余年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积累的河南科技大学共建新区医院,一方面保证了新区医院的建设和管理一开始就站在了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另一方面也丰富了河南科技大学的医学教育资源,必将对全面提升洛阳市整体医疗保健水平和河南科技大学医学教学科研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是共建科研开发平台。长期以来,洛阳市政府与河南科技大学不断加强在共建科研开发平台方面的合作,以促使学校的科技成果走出围墙,促进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近年来,双方合作建设了15个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构筑了直接面向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科研开发平台,涉及农业机械、大型装备、电子、金属材料、医疗卫生、农副产品加工、旱作栽培与育种、预防兽医学、动物育种与繁殖等多个领域。校地紧密协作,联合攻关,取得了多项标志性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河南科技大学与洛阳市的这些合作,体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开放的胸襟、先进的城市建设理念和创新的魄力,体现了洛阳市城市发展战略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已经成为一种“模式”在我省和全国高等教育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种校市合作模式是对中央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伟大号召的生动实践,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既有效提高了城市公共设施的使用效益,又进一步拓展了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空间,丰富了学校的办学资源,改善了办学条件,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