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语有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如果说信仰是我们的灵魂归宿,那么,家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归宿。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风是社会风气的主要组成部分。
2013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中,强调树立良好家风的重要性:“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因此,家庭是本,家教是术,家风是魂。要形成和传承好的家风,家长要重视家教,并在传承传统家风的基础上不停创新,培养孩子德才兼备,具有家国情怀,成为历史车轮的推动者。
2015年12月6日,是我因失去亲爱的父亲而定格的痛苦记忆!在我父亲一周年祭日的时候,我动议要我们兄妹给我父亲写个传记,题目定为“忠诚与执着——一名普通党员的一生践约”。
我的父亲,是洛阳市文联的一名普通离休干部。在他去世后,党组在父亲的生平介绍中是怎么写的:“马仁政同志热爱党、热爱人民、忠诚于党的事业,他把毕生精力投身到革命事业中来……他襟怀坦荡,淡泊名利,廉洁自律,团结干群,攻难克艰。他对党忠诚,政治坚定,作风正派,坚持原则,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立场坚定,思想纯粹,表现出很高的思想觉悟和党性素养……他是一位优秀的干部,更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我们马家的家风,由我父亲奠定,总结下来主要有八个字:“恭俭良善、长幼有序”,但又不限于此。更多的训诫,父亲和母亲糅进了与我们兄妹相处的点点滴滴。
父亲一生为事业鞠躬尽瘁、笔耕不辍,母亲为家庭无怨无悔、负重前行。
我父母尽管都是读书人,但也都来自农村,进城之后,仍保持了固有的纯朴厚道。我是在机关长大的,在我记忆里,不管是单位的领导还是司机、炊事员,父母都要求我们一样的尊敬,特别是老家和其他农村来的亲友,更要求我们要善待,不能表现出任何的不恭和不耐烦!因为老家离得近,我们家经常是这边端起饭碗了,那边进城里卖红薯、粉条的乡亲来了,父母总是让我们等着,先让客人吃饭。
另外,从我的记忆里,我父母上管两代,下管两代,但我们家从来没借过别人钱,他们的理念就是“量入而出”,决不“寅吃卯粮”。我母亲会把一颗白菜包括根部分区域做菜,把碎布变成花边贴花让女儿穿得漂亮,但接济亲友时从不吝啬。
我们家曾经下乡到偃师县山化镇,当时村里人家经常有买不起盐的家庭,他们就会送一篮红薯或萝卜给我母亲,我母亲就会给两块钱(当时算个不小的生活开支)给他们,这样既解决了乡亲们的难题,也有效地保护了他们的尊严。小的时候真是很不理解,但也绝不敢有半点不恭!长大之后,才发现父母的这种“恭俭良善”已经融入我们兄妹的骨子里,让我们日后受益匪浅!
在“长幼有序”方面,我父母要求也很严。1998年,我儿子刚刚一岁,老婆婆因为房子拆迁要和我们一起居住,因婆婆身体原因,她无法帮忙带孩子,家里还请了一个小保姆,70平方的房子5口人居住多有不便。在我婆婆来之前,我父母专门把我叫回家里说:“婆媳关系历来都不好处,同在一个屋檐下,难免会有摩擦,你给我听好了:不管别人怎样,你必须做到和谐相处,当你和婆婆意见不同时,可以沟通,不许顶嘴,更不许吵闹,否则你就不配做我马家的女儿,别怪我从此不让你进马家门。”
“积极进取,不断学习提高”是我父亲对我们兄妹的基本要求。2015年12月初,我父亲刚从医院出院,身体仍然虚弱。偏偏这时候我受学校委派,要到北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参加高校女干部领导力提升专题研修班。担心父亲身体的我一度想推掉这个学习机会,但父亲主动帮我作了决定。当时他已经说不出话了,但神志还清醒,我跟他说了之后,他笑着朝我摆摆手,意思是鼓励我去,谁知那竟是我和他的最后一面。
培训第三天,父亲与世长辞。回洛后,母亲给我们兄妹拿出了一份遗嘱:“亲爱的孩子们,尔今,你们均已长大成人,自立于社会,吾愿足矣!对自己来说终于走完了人生里程。在我心脏停止跳动之后,我愿默默而逝去,望你们能做到以下各项:一是不更衣、不治丧、不登报、不告亲友。当亲友问及之时,代我以致意了之。二是不给文联组织添麻烦,不用公车、不提要求,不搞遗体告别,尽快烧掉!不留骨灰,撒在原籍青山之上、绿水之中。尽快把我忘掉……”
我们兄妹仨谨遵老爸遗训,没给组织找任何麻烦。经组织批准覆盖党旗,在洛阳市殡仪馆送走了亲爱的老爸。
回忆自己成长经历,总结父母在塑造家风方面的经验,我有几点感想供大家参考:
第一,好家风作为一种家庭文化予以总结和传承。新时期,我们每个家庭都应该注重家风的凝练,特别是作为当代知识阶层,更应该持守符合时代要求的治家信条。
第二,好家风作为家庭文化要在传承中创新。家风是一个家族长期文化积淀的结果,我们除了要认真汲取、尊老爱幼和奋发有为等传统家风的优点,也要根据时代发展,不断赋予家风新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当下,就我们的家风而言,我想要保留“恭俭良善”,“长幼有序”就作为一般理应遵守的家庭秩序,不再刻意强调,因为现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在保持彼此尊重的基础上,理想的状态是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因此,我将后四个字改为“勤思笃行”。
第三,家风的传承在于父辈以身作则,润物细无声。家风形成与家庭贫富无太大关系,主要源自父母德行素养熏陶。父辈以身作则,以良好的德行,润物细无声,就能够指导和影响下一代,也就是说身教胜于言教。
总之,一个家庭的良好家风形成了,家庭的文化的根基就稳固了,而一个个家庭的良好家风的传承,终将汇成一条道德长河而经久不息、绵延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