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大校报》

悦读·农大书橱

拿出你的洪荒之力……

■柯炳生

2017-04-10     浏览(75)     (0)

这篇文章是校长在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强调了科技小院的培养模式和同学们内在基础素养的重要性,认为学校要发掘学生的潜质,成为精英之才。学生们需要自信自强,践行家国情怀,发挥洪荒之力,凝炼精英潜质。科技小院的作用是大学教育的作用之一。





  ◎《变形记——我和科技小院的故事(第五辑)》,臧佳丽、刘家欢等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
对于绝大部分新同学来说,你们的研究生生活从今天(2016年8月24日开学典礼——编者注)开始。但是你们中间,有28位同学,在两个月前就已经开始研究生的生活了。这就是参与我校科技小院项目的同学们。
  科技小院,是我校资环学院老师们创立的一种特殊的研究生培养方式,其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于一体。这种科技小院于2009年首次设立,现在全国已经有80多个了。2016年,我校纳入小院培养模式的研究生有28位,他们从7月初开始,在小院的发源地河北省曲周县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8月16日,28位同学进行了培训总结汇报会,我听了他们的汇报之后,印象深刻,感受很多。他们全部都住在村里的小院里,吃住在农家,饭菜简单,厕所简陋,没有空调,无法洗澡,以及与苍蝇蚊子金龟子的人虫大战,仅是适应这些生活条件,已经很不容易。他们还干农活,学习田间试验技术,自主制定问卷,进行农户访谈,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对农村孩子进行暑期补习,与村民一起举行联欢会,观察分析农村的各种问题,写三农调研报告,写培训日志,并且集体撰写了《我和科技小院的故事》一本书,等等。短短的一个月,他们做了那么多的事,收获了很多很多,说了很多个“第一次”。从他们的讲述中,我不仅看到了他们在吃苦精神、三农情怀、各种能力等方面的很多收获,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他们的精神风貌。他们是那样的充满激情,那样的阳光幽默,那样的自信满满!
  科技小院的培养模式,可以说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仅获得了教育部的高度认可,更重要的是获得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这次汇报会上,一个重要的农业上市公司的负责人也到会,这个公司不久前刚刚以重金聘用了科技小院培养出来的首批学生之一。这个负责人现场表态,只要是小院的毕业生,他们公司都要,并且给予的薪酬待遇要比其他毕业生高出50%!这不是信口开河,会后,他解释了令人信服的具体原因。他的表态,当然博得了现场学生们的热烈掌声。
  听了科技小院新同学们的培训汇报,我就在想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重要意义,是超越了科技小院的。这就是:一个月的培训,让这些同学们取得了如此之多的重要收获,除了小院这种培养模式较好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原因———同学们本身具有很好的内在的基础素养与潜能。能够考上我校的研究生,都是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在人文情怀、各种能力、吃苦精神等等方面,都已经具有了很好的潜在基础。但是,你们的自我认知可能还很不够,你们还不知道,你们自己到底有多么的优秀。小院的培训和培养,提供了一个平台,一个环境,在半被迫、半主动之间,你们的精神得到焕发,你们的潜能得到激发,你们的素养得到提炼,你们所有的优秀品质都得到升华,聚变出光芒。
  于是,我就想,小院的作用,就应该是大学教育的作用。而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与小院培训班的同学一样,是一块璞玉,是一座金矿。学校的作用,就是要把你们内在的玉质发现发掘出来,把你们身上的金子提炼锻造出来。每一个专业的具体特点不同,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工作要求也不同,具体的培养方式也不会都一样,不可能都是小院的模式。但是,你们所有人的潜质都是相同的,都是精英之材;而学校的使命也是共同的,就是要帮助你们成为精英之才!
  学校的使命,是让你们做天下之英才,而你们的使命,是解民生之多艰。这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需要我们共勉。所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都是以自信自强为基础。同学们,你们都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精英之材,你们的潜能潜质,不是只能当吃瓜群众的。所以,希望你们像小院里出来的同学一样,拿出你们的洪荒之力,去凝炼精英潜质,践行家国情怀。
  (本文是《变形记——我和科技小院的故事》序言,节选自校长柯炳生在2016年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自2013年至今,《我和科技小院的故事》系列丛书已先后在科学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5辑;截至2016年底,我校联合地方政府、科研院所、涉农企业在全国21个省(市区)17个作物生产体系建立了81个科技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