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 - 《吉林大学报》
我校十一人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作者:记者 子轩
吉林大学共有11名教师入选2016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其中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和青年学者各3人。入选者涵盖多个学院和领域。
本报讯3月31日,教育部公布了2016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名单,我校共有11名教师入选,入选数位居全国第9位。至此,该奖励计划设立以来我校共有63人入选。
我校入选为特聘教授的有哲学社会学院田毅鹏、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邹勃、白求恩第一医院罗招庆。入选讲座教授的有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王钻开、物理学院潘宁·谢尔盖·维克托维奇、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张绳百。入选为青年学者的有哲学社会学院王庆丰、文学院张全超、法学院何志鹏、数学学院张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郎兴友。
据了解,1998年8月,教育部和李嘉诚基金会共同启动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目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高层次人才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包括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岗位制度和长江学者成就奖。2015年开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次设立青年学者。
田毅鹏,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近年来在“发展社会学”这一核心研究方向之下,主要围绕着“组织研究与单位研究”“城乡社会变迁研究”“比较现代化研究”等具体方向展开,同时积极参与国家、省市城乡建设咨询服务工作。2011年以来,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4篇。
邹勃,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压科学、凝聚态物理、极端条件、压致变色光学等方面的研究。近5年发表影响因子>3.0的通讯作者文章82篇,影响因子>8.0的论文14篇,全部文章被SCI论文引用2900余次。
罗招庆,白求恩第一医院教授。2004年至今在美国普渡大学任职。主要从事细菌致病机理和宿主免疫的分子机理研究,具有20多年科研经验。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知名杂志发表SCI论文50篇,其中Nature2篇,PNAS10篇,PLoSPathogens6篇。
王钻开,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座教授。主要从事仿生工程、超硫水、微流体方面研究。首次发明了具有弹簧效应的超浸润表面结构,在世界上首次发现液滴在超疏水表面的饼状弹跳现象,打破常规超浸润材料固-液接触时间的物理极限,并将此物理极限缩短了80%。
潘宁·谢尔盖·维克托维奇,物理学院讲座教授。主要从事微观力学、无损检测、聚合材料方面的研究。他的工作成果为现代高分子复合材料科学、实验力学和非破坏性试验方法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绳百,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座教授。致力于半导体表面物理、缺陷物理,纳米物理和化学,再生能源及储氢材料前沿领域的理论研究。至今共发表研究论文298篇,在凝聚态物理领域取得诸多建树,是国际公认的著名物理学家。
王庆丰,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基础理论等方面研究。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等各类项目20余项。
张全超,文学院考古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吉林省首批高校科研春苗人才。主要从事体质人类学、生物考古学等方面研究。在各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合著),获授权专利1项。
何志鹏,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法理论、人权理论和法学教育。出版专著8部,主编、合作专著和教材22部;合作翻译出版著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CSSCI和检索收录90余篇。
张然,数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主要致力于研究求解具有鲜明实际背景和重要理论价值的偏微分方程和积分方程的数值方法。在国际上计算数学的顶级杂志共发表论文3篇,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
郎兴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功能金属材料、纳米多孔金属等方面研究。在SCI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2篇。近五年来,围绕如何通过介观结构设计,实现其器件的服役性能优化等问题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