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 - 《山东理工大学报》
蔡红珍:从“信”到“心”
作者:本报学生记者 何持艺 田冰
本文讲述了蔡红珍教授如何创建能源班级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未来的规划。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积极参与活动,用独特的引导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批判性思维,为他们的未来做好准备。蔡红珍教授对学生的期望朴实而简单,希望他们培养扎实基本功,放手去做,奔向未来。
2016年9月,一张关于申请能源班级的表格送到当时正在军训的新生手中,其中内容包括个人兴趣一项,随后,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副教授蔡红珍作为面试官之一,亲自提问,考察适合能源方向的学生。农机1605班(能源)自组建开始,蔡红珍作为班级导师,悉心引导并帮助大家充分认识自我,培养兴趣点,规划未来发展。了解是信任的开始“能源班级的学生是我亲自挑选出来的,由于新能源科技与工程是个新的研究方向,了解每个学生是必需的。”蔡红珍说。于是班级大大小小的活动,她都尽量参加,在日常活动中与学生慢慢熟悉,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思想,注重引导学生的心理,她称自己的办公室为“蔡氏心理咨询室”,孩子们遇到疑难问题,都可以跟她畅谈交流。“虽然这帮孩子会有很多突发状况,但处理起来很有意思。”当问及导师事务是否繁琐时,蔡红珍笑着说。
“做任何事情都要花费一定的精力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我只想好好引导这帮孩子。”这是蔡红珍对自己忙碌的解释。正是这种坚持与付出,蔡红珍成了大家心目中如同“妈妈”一般的存在,走近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的思想,用自己的方式真诚地引导和帮助他们,与学生之间搭建起良好的关系桥,亦师亦友,诚挚交流。学习是不止的课题“十八岁了,很多事情需要自己思考,不要总是依赖父母,要思索‘我应该怎么做’,自己做主,多考虑能为父母做什么。”这是蔡红珍希望大家拥有的生活状态。从高中到大学,适应大学生活与完成思想转变是两项重要内容。“我来自南方,不仅成绩比不过人家,连身高也比不过人家,刚来的时候很没自信。”一位同学打趣说。而蔡红珍始终秉持“人各有所长,与自己竞争,跟自己赛跑”的信条,与同学们谈心,帮大家做学习规划,给予专业指导,她的耐心与细心鼓励着每一位同学向前走。“快一个学期了,我发现他很努力,很让我骄傲。”蔡红珍的引导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真正做到与学生用心沟通,达到思想共鸣。
“蔡老师平时经常和我们谈心,细心关注着班里的每一位同学,宽容大度是她的代名词,但是在学习方面,丝毫不能懈怠是她要求我们必须谨记在心的信条。”能源班级的同学们说。对于学习,蔡红珍有自己独特的引导方式:一是约束自己;二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三是注重学习方法。说做就做,蔡红珍要求班长在自习室挂上手机收纳袋,保持每天晚上至少两小时的学习时间,并经常到自习室查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我希望班与班之间有竞争,班内男女生之间也可以形成竞争,而且要从学习中探索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蔡红珍经常说,大学生的学习要创新,要注重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带着批判性思维主动思考每一件事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处事方式。为此,她提倡学英语时多看英文原版电影和书籍,培养良好语感。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她将班级分成多个实验小组,希望全员进入实验室学习。“未来是未知的,我希望大家不要局限于专业学习,而要从中收获大有裨益的方法,融入生活。”蔡红珍的学习理念,是同学们成长路上的探照灯,照亮他们前方的路途。独特是获赞的原因蔡红珍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导师,源自她独特的思想和处事方式。当问到如何切换老师与朋友的身份时,蔡红珍笑着说:“我本来就是以朋友的身份和同学们相处,不存在身份切换的问题,我非常享受这种感觉,和自己家的孩子打交道,舒服!”蔡红珍和大家建立起来的信任与包容,使得她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畅通无阻,给予学生相对宽松自由的空间,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更是以平等尊重的态度,让每个学生在大学里感受到大家长的贴心与关怀。
“蔡老师是我认识的最特别的一位老师,她不会刻意用老师的身份要求我们,而是把该学的内容讲解到位,注重引导我们主动学习。”“与以往想象中的大学老师不太一样,蔡老师更像是心灵上的依托,只要一想到蔡老师,心里就格外踏实,恨不得天天粘着她呢。”“蔡老师可大方啦,发个红包都要关注到每一个人。”提起蔡红珍的好,同学们总有说不完的话。“这帮90后孩子,需要多加鼓励,逢年过节,得个奖,发个红包奖励一下他们。”也就是这种接地气的方式,成就了学生眼中更特别、更和蔼可亲的她。
一位精神崇高、品德高尚的老师,才能影响并陶冶学生的个性。而蔡红珍的人生写照便是:“既然确定了目标,拼了老命也要实现。”谈及自己的“拼”,蔡红珍说自己当年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不曾想企业会有倒闭这一天,她因此下定决心考研。“从确定目标的那一刻起,每天晚上坚持去东校区的3号教学楼学习,7点到10点,8个月,风雨无阻。”她的眼神里仿佛透出了那时的坚毅。对于生活中的每件事情,她都保持特有的热情,“分清轻重缓急是一种处事能力,把握好这一点才能做成很多事情。”现在,她带领着一群可塑性极强的孩子,希望能将这股韧劲传递到他们身上,以身作则影响他们的精神品质,使他们能够一步步主导自己的人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蔡红珍以特有的品质培育了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未来道路,批判性思维,锲而不舍的精神,理论实践结合的认知,每一步每一级,或许都会映射出蔡红珍的影子。陪伴的这段路程,蔡红珍对学生的期望朴实而简单:培养扎实基本功,放手去做,奔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