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理工大学 - 《山东理工大学报》

“大学英语听说”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作者:外国语学院 牟晓青    
2017-03-31     浏览(76)     (0)

  编者按:教学改革是提升教学水平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以信息化为抓手,带动课程建设和教学系统性改革,则处于教改前沿。近年来,我校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边研究,边实践,形成了多项成果。从本期开始,教务处与本报合作开设“教改前沿”专栏,陆续刊登教师们在教学改革中的做法和心得体会,以便成果共享,不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以混合式教学理念为指导,对课程进行建设和优化,以教学团队为基础,依托学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建设网络互助社区,集体备课,资源互联,协同建设,建立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立体化、校本化、个性化”大学英语听说课程资源体系,涵盖课程内容、在线学习社区、可操作性教学方案、考核评价体系。主要探索设计“四模块五阶段”式课程内容。以多本优秀教材为基础,结合网络资源,贴近学生的专业发展,进行再设计,将学习目标分为听、仿、译、论四个模块,侧重利用语言输入产生“可理解性输出”的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的交际策略,提升文化素质。每一单元教学则分为主题引入、语言准备、整体视听、策略与技能精练、课外拓展5个步骤。对每一步骤,按照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供教师选用。教学活动包括词汇风暴、视听猜测、技巧训练、模拟访谈、新闻现场、短剧表演、电影配音等44种形式。
  建立立体化无缝对接式在线学习社区资源。依托学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积极开发建设教师授课视频资源和网络学习课件,建设网络辅导和作业系统,实现教学资源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形成异步与同步在线学习架构,构建立体化无缝对接式在线学习社区,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专门训练、微教学、英语论坛服务,使学生实现时时、处处可学习。大学英语听说(A)I网络学习平台总访问次数已达770997,大学英语听说(A)Ⅱ已达462486,平均日访问量达到3242,均位居全校第一。
  使用基于项目的“课堂互动式学习+网络课堂辅助式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式教学方案。坚持“听说并进,重在实践”的教学原则,推动信息技术与听说教学的融合,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强调团体合作与自主探索,语言学习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建设多层面、立体化的任务情境,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设计了每日新闻、前沿报告、职业规划三大类项目,使学生联系专业、贴近生活,解决真实的问题,发掘英语学习的价值,体验英语交流的成功,习得英语语言知识,提升英语能力,拓展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和视野。
  构建外语听说实践平台。以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为主线,以网络平台自主听说活动为支撑,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听说活动,充分利用外语实训平台和语言服务平台,发掘、培养优秀学生,积极参加山东省科技外语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风采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等赛事。
  建立“应用+多元+过程”式考核体系与在线题库。坚持产出导向式理念,以英语输出能力为核心,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评价,结合学习结果评价,建立课程考核标准与办法。学习结果评价采用闭卷形式,占40%;学习过程评价,占60%,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价值观等。主要依托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和课堂教学完成,采用在线测试(1017条记录)、网络作业、听说笔记、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评价主体多元化,采用老师评价、小组集体评价、学生互评等形式。改革效果大学英语听说教学,通过组建教师团队、创建数字化英语听说学习环境、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完善听说课考核体系等步骤进行改革,受益者包括我校2013级到2016级所有修读大学英语听说课的3万余名学生。
  学生的英语听说学习资源得以丰富。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以做到各取所需,进行个性化学习。
  学生在听说课堂上的活动参与度大幅提高。更多学生在听说课上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小组活动,并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进而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通过小组任务教学,学生在任务开展过程中对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自主解决。
  学生与教师就英语听说学习的交流进一步增加。通过网络平台,师生、生生间的信息反馈更加及时,沟通更为顺畅,为师生的共同提高提供了动力。
  学生对自我学习的监控能力加强。在完成对学习过程进行阶段性反思的任务中,学生对自身英语学习中的长短之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对自身学习的目标和方向有了更好的把握。
  课程改革影响不断扩大。2014年,课程作为我校信息化工作优秀案例,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高校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优秀经验案例。
  (作者为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大学英语听说教研室主任,“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团队、“高级媒体英语视听说”教学团队负责人。获学校第九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2008-2016年连续9年获教学质量奖,获第六届、第七届学校教学优秀奖,2016年获奥琦玮优秀教师提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