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黑龙江大学 - 《黑龙江大学报》

思政工作典型案例

强化价值引领 着眼长远发展 全面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2017-03-15     浏览(182)     (0)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教育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黑龙江大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德育学分制实施为契机,以校院两级平台为载体,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以全员育人为保障,大力实施新生起航计划,全力打造分层次教育体系,构建了具有黑大特色的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格局,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科学规划,全面加强顶层设计学校坚持集中教育与过程教育相结合,科学编制《新生入学教育大纲》、《新生入学指导手册》、《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方案》,加强对新生入学教育的宏观指导,细化责任落实,确保新生入学教育系统有效。
  (一)充分发挥校院两级平台的作用学校从新生入学开始,在学校层面开展开学典礼、新生军训、优秀大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迎新生文艺晚会等大型活动;邀请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围绕校纪校规、专业学习、安全法制、创新创业、心理健康、校园文化等方面举办入学教育系列大型讲座;各学院以师生见面会、新生家长会为切入点,结合学院实际,制定贯穿大一学年的教育方案,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学院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二)加强新生入学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大学生心理健康》、《军事理论基础》等 10 余门次通识课程,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树立奋斗目标。同时,分层次多角度打造阳光讲坛、青年讲坛等讲坛,邀请专家学者、教学名师进行专题讲座,全面拓展课堂教学外延。
  二、精心组织,全面实施“新生起航计划”学校实施新生起航计划,围绕新生日常学习生活等方面,重点开展六大教育内容,贯穿学生大一学年始终。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学校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核心。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及时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应用到课堂教学中;通过举办新生党团推优培训班加强新生入党启蒙教育;通过新生学业奖学金评选、文明寝室评选、先进班级等评选等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帮助新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发展方向。
  (二)以德育学分制实施为契机,加强行为养成教育学校推行德育学分制,通过学分规范并记录学生行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评价。学校把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表现纳入统一的德育学分中,建立学生德育档案,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三)以红色校史背景为资源,加强爱校荣校教育学校充分挖掘红色教育资源,通过“抗大”图片展、校史馆参观、校史知识讲座等加强新生对校史校情的了解;通过举办校歌大合唱、主题征文演讲比赛、“我的母校我宣传”社会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母校归属感;通过每周一及重大纪念日举行升旗仪式,参加和承办“五月的鲜花”等大型活动激发学生的凝聚力和爱校荣校情怀。
  (四)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加强学风养成教育学校严把学风建设入口关,培养新生自主学习意识。学校实行学业预警制度,通过“学业预警”平台动态跟踪新生学业进度,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实行
辅导员深入课堂听课制度,严格课堂考勤;推行低年级晚自习制度、诚信考试亮牌制度等,树立优良学风。
  (五)以“四级工作体系”为依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打造了“学校 - 学院 - 班级 - 宿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大力推进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全方位开展新生适应性团体训练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和重点关注人群预警库;系统开设 7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全方位帮助新生解决适应困难和理念认知问题,提升新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六)以重要节庆日、重大纪念日为切入点,加强主题教育学校以劳动节、青年节、教师节等为契机,开展品牌活动,加强新生的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以建党日、国庆日、校庆日等为抓手,举办特色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时代精神教育;以贯穿全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为载体,开展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
  三、积极创新,全面拓展“互联网 +”教育服务功能(一)利用大数据为新生提供优质服务学校于 2014 年在全省率先开通了数字迎新系统。基于迎新网站、“i 黑大”手机端、“学工助手”微信平台,开通了新生自助缴费、班级寝室信息等功能,开设了到校交通方式和时间登记、绿色通道登记办理等板块;开辟了新生照片墙、VR 全景游黑大、留言答疑互动社区等专栏。一系列应用既方便学校根据新生需求提供接站等服务工作,又为新生转换角色、更好适应大学生活提前做好准备。
  (二)发挥互联网新媒体教育功能学校注重发挥网络育人功能,入学前,新生持录取通知书扫码关注“黑大学工”、“黑大青年”等公众号,一次性新生关注比例达 95% 以上;学校对全校公众平台有机整合,开通“学工微信圈”,新生入学期间,围绕新生学习、生活等内容板块定时定向推送教育内容 100余条,阅读量 30 余万人次,赢得了师生好评,提升了育人效果。
  四、全员参与,全面形成育人合力(一)充分发挥校内“四支队伍”的教育作用学校以班级为单位设立党员班主任,以年级为单位设立辅导员,以专业方向为单位设立学业导师,以公寓为单位设立公寓辅导员。新生入学开始,“四支队伍”在新生学习生活中各负其责,履行使命。尤其注重发挥辅导员在教育中的桥梁纽带和核心作用,最大程度上加强和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确保新生入学教育实效。 (二)打造家校联合育人平台入学前,学校通过录取通知书给新生及家长致信,发放明信片,为新生布置入学前暑期作业。入学后,学校通过举办新生家长会、校园开放日,建立家校微信群等加强家校互动,并设立家长热线,帮助家长解决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家庭和学校教育配合互补,共同创造良好育人氛围。
  一直以来,我校坚持将入学教育贯穿于新生“了解期、适应期、发展期”三大阶段,融入一年级学习教育全过程,新生入学教育颇见成效。今后,学校将继续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为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