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金福,1985年毕业于乐山师范学院前身乐山师范专科学校物理系,先后任眉山中学物理教师、眉山一中校长和眉山中学校长。在从教的路上,一干就是三十年。
从寒门学子到国家级示范高中的掌门人,他经历了怎样的转变?近日,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试图解读这位从寒门走出的校长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我的家就是我的根”
罗金福的父母都是目不识丁的农民,但却给了他一个温暖的家庭。罗金福说,是家给了他包容、感恩、乐于分享的性格。
“我记得小时候过得很快乐,每当夜幕降临后,我们家就热闹起来了。那时候大队上的人都爱跑到我们家门口的坝子来‘摆龙门阵’,就像有某种魔力似的,三三两两不约而同的汇聚到我家。”他笑着说。“每当这时候我就成了他们端茶倒水的‘服务人员’,家里人都很喜欢这样的氛围,爸妈也经常教育我们说自己吃点亏没关系,只要大家都和和乐乐的就行。”他认为,正是当年父母的教诲和家庭氛围的熏陶,奠定了他友善、包容的性格特征。
对于罗金福来说,成功不是偶然。“本以为这辈子没有机会上大学,可读高中时幸逢改革开放,让我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并遇到了我今生感谢不尽的恩师———我的初中数学老师。”他告诉记者,在他的中考数学分数被弄错后,正是这位老师亲自骑着自行车驮着他骑了几十里山路到县招办去查询,才被补录到思蒙高中,然后考上了大学。他激动地说:“自此以后,我对教师这份职业充满了敬意与向往,更立志将来成为一名像李老师那样的关爱学生的好老师。”
大学毕业时,他本来有机会留在大城市,由于父母年事已高,他决定回到家乡工作,以便照顾父母。当他的档案到了眉山县教育局时,优异的成绩让爱才心切的眉山中学把他给截留了,他成了省重点高中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以父母之心育人
乐山师专“笃学求实”的校风和校园浪漫自由的空气,为他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读书写作、弹吉他唱歌,是罗金福上学期间的两大爱好,太阳岛上经常有他和同学们一起野炊、诵诗、弹吉他、唱歌的身影。正是这些爱好,他的身上好像有那么一份特殊的艺术修养,让他跟学生之间更加亲近,更易交心。
“学生与老师在地位上并没有什么差别,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学生,与学生真心交流,这样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发展。”抱着这样的教育理念,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然而作为新教师,没有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在他的班上,当有老师告诉他班上学生都是被挑剩下的时候,他没有退缩,毅然接受挑战,担任该班班主任和物理老师。为了尽快提高教学水平,他积极向老教师学习,每次上课前他都先去听老教师们上课,再回去结合自己的思路备课,然后才给学生们上课。他说:“那时候获取知识的途径比较有限,只能是开展‘知识传帮带’,从老教师那儿吸取经验”。
他认真分析了班级学生的情况,这个班的大多数学生都是出身农村,家境贫寒,所以,他们虽没有较好的物质条件,但是他们都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其次,那时的他比学生大不了多少,容易沟通。每晚他还跟学生们交流谈心,鼓励同学们要相信自己,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他每周都会教学生们唱歌,和他们一起参加活动,他跟学生们的相处更像是兄弟姐妹,这个班最后在高考中成为了全校成绩最好的班。自此以后,许多家长争先恐后地要求把孩子送到他的班上,学校领导只好让他同时兼任两个班的班主任,也因此开创了眉山中学一个人带两个班的先河。他所送出的三届初中毕业班在毕业考试中,平均成绩均居全县第一;他所带出的十二届高中毕业班,年年高考居全区第一;他所任班主任班级年年高考上线均超过学校下达计划。(下转第二版)
-----------------转版-----------------
(上接第一版)“用父母之心办学,用父母之情育人”,这是罗金福对自己多年来忠诚于教育事业的总结。罗金福在1991年被眉山县委县政府授予“十杯竞赛”育人杯先进个人,1992年被授予“乐山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之后,又先后被评“乐山市教坛新秀”、“眉山县首批骨干教师”、“东坡区首批名教师”、“东坡区优秀共产党员”、“东坡区优秀校长”、“东坡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眉山市高中优秀教师”、“眉山市知名校长”、“四川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学生的点灯人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三苏之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罗金福也是在这种遗风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2010年他担任眉山中学校长,在这样一个有着辉煌历史的学校任一把手,他更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除了要提高高考成绩,他更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培养学生最重要的不是分数,而是素养,这是他们终生受益的宝贵财富”,这是他常说的话。“如果有分数,过得了今天;如果只有分数,过不了明天”,这是罗金福想让他的学生们懂得的。这其中也包含了他的教育目标,即“培养理科生的人文情怀,训练文科生的科学素养”。
他和师生们一起在“承传苏风,懿德启智”的办学理念下,全力打造优美雅致,有人文素养、艺术品位、凸显三苏文化底蕴的校园精品文化。除了建设优美的自然景观、高雅的人文景观,打造良好教风学风,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每年通过“春之声音乐会”、“红五月大合唱”、“校园歌手大赛”、“金秋诗歌朗诵会”、文化艺术节、文学社征文比赛、英语话剧、演讲比赛和元旦文艺汇演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志趣,提高学生能力。学校还先后成立了“百坡亭”文学社、校舞蹈队,合唱队,书法班、健美操队、田径队,篮球队等艺术体育团体,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多次获得全国和省级奖励。学校先后被授予“四川省校园文艺人才培养基地”、“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校”和“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荣誉称号。
“教育的可贵之处在于经验的传承,像点灯但不是路径指引,不是技术的交接棒,而是学生自我与未来的激励与培养,老师只能陪伴一时。”这是罗金福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最大感悟。
教育之根味苦,教育之果甘甜。追昔抚今,细数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从一个农家子弟走到今天,罗金福说,他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三十年的教坛生涯,罗金福已是桃李满天下,他与学生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每到一处,总能遇到他的学生在各自的岗位上施展才华,学生们无不热情地迎接昔日的恩师,共叙师生情谊,这也是最令罗金福欣慰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