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图为1984年国庆节,我校学生与中铁建系统干部工人联合组成的国旗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时的情景
24年前的国庆节,是新中国成立35周年的国庆节。这个国庆节,对于石家庄铁道学院来说,是一个最为难忘的节日,因为这一天的天安门广场上,那巍蔚壮观的国旗方队里有我校的师生,有我们的战友,是他们用双手擎起五星红旗,展示国家的尊严。如今,这一宏阔壮丽的画面,仍不时地出现在影屏上,成为这一年国庆盛典的重要标志。24年来,每当我们看到这一画面时,心头总是充满无限的喜悦和骄傲,给我们一种奋发向上、一往无前的力量。
脱下军装 委以重任1984年1月1日,有着35年光荣历史的铁道兵部队向“八一”军旗挥泪告别,更名为铁道部工程指挥部(后更名为铁道建筑总公司),成为铁道部大家庭的新成员。这一天隶属铁道兵的铁道兵工程学院也更名为石家庄铁道学院,成为铁道部所属10所高等院校之一。虽然告别军旗,脱下了军装,可学院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的办学理念不变,军队的光荣传统在发扬光大。
也正是基于这一传承因素,国庆35周年盛典国旗方队的重任才交给了铁道部工程指挥部和石家庄铁道学院。
国庆35周年,正是国家改革开放第6个年头。国门大开,龙腾虎跃,带来了空前的思想解放,也带来了经济的空前繁荣,人们把改革开放比作第二次解放。这时,国家决定在首都北京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分列式和群众游行,意义重大。按照盛典的整个部署,阅兵式、分列式之后,首先出现在天安门广场的是仪仗队的前导队———国旗方队。
国旗方队由960名队员组成,前后左右各5排队员,手持金黄色的鲜花。中间是一面由红布组成的370多平方米的国旗,由中间的队员在行进中听号令组合。首都国庆群众游行指挥部对这支队伍要求十分严格,既要队伍齐整,横竖成行,又要在行进中保证鲜花国旗浑然一体,展示改革开放的欣欣向荣和10亿人民的精神风貌。这样的重任交给谁呢?经过反复遴选,决定由刚脱下军装才几个月的铁道兵———铁道部工程指挥部和石家庄铁道学院承担。于是,国旗方队训练指挥部在石家庄铁道学院成立,指挥人员、教练人员和工作人员全部由学院担任。队员组成:从10个工程局各抽调60名青年职工,共600人;从学院应届毕业生中选择360人。
面对这一光荣任务,各工程局选拔的都是精兵强将,年龄、个头、仪表、健康状况等,都是百里挑一。我校应届毕业生更是把能够参加训练看成是为国争光的好机会,纷纷写决心书、保证书。有一名应届毕业生有点秃顶,他担心当不上国旗方队队员,专门跑到北京买了顶假发套戴在头上。来自中铁18局引滦入津工地上的10多名功臣,被批准为队员时,在决心书上写到:在火热的引滦入津工地上,人民给了我们荣誉,在迎接国庆游行的训练中,我们一定要再立新功!
严格训练 不负重托“国旗方队是国家的象征,是首都数十万群众游行队伍前导队中的前导,是一面亮丽的旌旗,责任重大,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国庆游行指挥部的领导这样要求。
“全国人民都在看着我们,任务光荣,我们要走出昨日铁道兵‘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威风来,走出铁道学院‘人才基地,工程师摇篮’的精气神来!”工程指挥部的领导和学院的领导这样要求。
“为国争光的大好时机,人生能有几次际遇?我们一定要不怕苦、不怕累,高标准,严要求,拿出最高的水平来!”每个参训队员时时告诫自己。
“更高更严练精兵,满怀豪情进北京!”国旗队提出了响亮的口号。
6月,训练开始了!
整个训练期间,正值炎热的暑期。在石家庄这个炎热的“火炉”里,人们躲在电扇下还在流汗不止,而队员们的训练是在烈日炎炎的操场上。烈日下,队员们挥汗如雨,衣服没有干过,有的多次中暑晕倒;大雨里,雨水顺着脖子往下流,可队员仍舍不得离开操场。
一个方队,近千人组成,要做到整齐一致,纵横都成线,队员们的单个动作必须十分准确。为了做到这一点,在基础训练中,队员们对着镜子练,拿着尺子练,看着秒表练,训练场、生活区、宿舍内、去饭堂的路上,到处都有队员们自己画的步幅线,平时每走一步都要严格控制步幅、步速。合成训练,要求更高,既要有严明的纪律,又要有高度的集体主义思想,才能做到令行禁止,整齐划一,协同一致。随着国庆节一天天的临近,队员们的训练也一天天进入高潮。“钟摆一样的准确,布线一样的齐整”,进京成功彩排后,国庆游行指挥部的领导给予了高度赞扬和热情鼓励:“你们既有解放军的传统,又有铁路工人的作风,你们的训练让我们放心,你们成功了!”
史诗瞬间 画卷永恒国庆35周年的天安门广场,人海如潮,鲜花似海,红旗猎猎,气象万千。
庆祝活动是从阅兵式、分列式开始的。当邓小平同志在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的陪同下,向受阅三军将士致礼、问候时,将士们的一声声“首长好”声震长空。小平同志的阅兵车走近了我们的国旗方队,并挥手向队员们致意,队员们齐声高呼:“小平同志好!”激动、亲切之情,至今仍铭刻在队员们的记忆里。我到中铁14局出差,与当时参加游行的战友们一起回忆24年前的往事,一幕幕情景恍如近在眼前,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雄壮豪迈的大阅兵之后,就是国旗方队。
当国旗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时,鲜花、国旗突然展现在世人瞩目的天安门城楼之前,恰如一幅宏阔壮丽的巨大画卷从天而降,顿时,天安门广场掌声雷动,天安门城楼观礼台上,党和国家领导人无不拍手称赞。
那天,集聚在电视机前收看国庆游行实况的师生员工,当看到自己的队伍手擎鲜花和国旗通过天安门广场时,不少人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国庆游行结束了,当有人问及队员们通过天安门广场时的心情时,他们说:“当时什么也没想,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国争光,为铁道学院增荣!”
晚上,队员们被安排在毛泽东纪念堂西侧观看焰火。8时,五彩缤纷的焰火把首都的夜空装点得磅礴灿烂、绚烂多姿,队员们在无限幸福与喜悦中,度过了一个不眠的夜晚。
三十五年 两次受阅国旗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时,走在第一排中间位置的有两位40多岁的中年人,一个是时有仓,一个是王福堂。他们是领队,是核心,是旗手。队员们说:“两位老同志走在队伍中间,我们心里踏实!”
队员们谁都知道,时、王二位老同志是国旗方队的大队长和副大队长,是上千人队伍的总教练;而很少有人知道,在国庆10周年的天安门广场,他们曾经是解放军受阅方队的成员,35年,两次受阅。
1959年的10月1日,为纪念建国10周年,首都北京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分列式和群众游行,解放军的10个受阅徒手方队,其中一个由铁道兵部队组成。铁道兵方队的队员们主要来自铁道兵学校———今天的铁道学院。
铁道兵受阅方队由240人组成,对队员的要求十分严格:思想品质好,家庭出身好,学习成绩好,身体素质好,身高在1.70米到1.76米之间。训练时,12人一排,立正、行走,帽檐、下颚、胸部、小臂、膝部、足尖都要在一条线上;抬脚离地10公分,240人化零为整,谁错一公分也不行。为了达到这个标准,从3月份训练,一直到10月1日进京,不少人穿破了好几双翻毛军鞋。
时、王两位老同志担任此次国旗方队的大队长、副大队长,他们用建国10周年的训练强度和标准来要求全体队员,并身先士卒,走在队伍的最前头。他们的模范行动,让上千名队员吃了定心丸。
迄今,国庆10周年的光荣受阅时过49年,国庆35周年的光荣受阅时过24年。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可是,两次巨大的荣耀,一直存留在铁院人的记忆里,成为一种巨大的力量,成为我们昂首奋进、大步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