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周里,我一般是白天在梧州学院,有那么一两天到市里面处理市政协、民进市委会的一些事务,只有晚上才能处理自己的教学事情,不到12点就不睡觉,第二天六点半准时起床,又开始新的一天工作。”他微笑地说着,一身充满着活力和自信。
年逾半百的他,把自己的大半生都献给了校园,还积极投身于社会工作事业。在课堂上教书育人,在社会上带领市政协委员,履行职责,建言献策。他孜孜不倦地工作着,永不放弃、从不言倦。
他就是政协梧州市委员会常委、副主席,民进梧州市委员会主委,梧州学院教务处处长、中文系主任梁华副教授。
踏踏实实为师育人才梁华副主席1971年高中毕业后,成为一名知青,到广西军区生产师五团二营(后改为博白农场)劳动。由于他工作出色,他被安排到当地农场当语文老师。1977年他参加了高考,成了国家恢复高考第一批大学生,1982年从广西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大学)毕业后,他到梧州市一中任教,后来又调到了梧州市教育学院、广西大学梧州分校(今梧州学院)从事高等教育工作。漫长的教学生涯,在梁华老师看来却是幸福的,因为他担任的是“园丁”的工作,在他众多的称谓中,他还是最喜欢别人叫他“梁老师!”
除了以前在中小学任教教过的语文课程外,梁老师还担任过校长培训班的《教育法规》、《教育评价》,以及本科、专科班的《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现代汉语》等课程教学。《古代汉语》,是一门有些枯燥的课程,但到了梁老师的课堂,同学们便不觉得枯燥了,因为他总是利用自己丰富的积累带给学生们一个个古代的小故事。他鼓励阅读《论语》、《诗经》、《孟子》、《庄子》、《史记》等原著,体验原汁原味的古代文化,还介绍学生看《大公报》,让学生享受繁体字带来的美感和内涵。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让不少学生一改之前的厌学情绪,梧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梁爱菊说:“我本来不喜欢《古代汉语》的,但经过梁老师的讲解后,我对它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了呢。”平日里,梁老师平易近人、极具亲和力,同学们都很喜欢他,对外汉语专业的一名学生说:“梁老师特别和蔼可亲,脸上总挂着笑容,对我们很亲切,所以大家都爱听他上课。”
梁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在中文系学习不仅要学会熟练地运用汉语言说话、写文章,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学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重要的是,中文系的知识体系容易产生‘知识迁移’,跟社会接触紧密,只要你能融会贯通地学习中文知识,就有本事,找工作就容易了!为使学生有一定研究水平,增加“本事”,梁老师还亲自带领一些学生进行项目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兢兢业业抓教学管理从2003年开始,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开始全面筹备升本工作,扩招使得学生成倍地增加,随之而来的教学管理、师资和教学设备不相适应的问题也不断凸现,时任副校长分管教学的梁老师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为了在教学上提高一个层次,向本科看齐,他和其它领导一起,在老师的教学水平上严格把关,并积极地更新教学设备,以符合本科的教学条件。于是,实验楼开始建起来了,教学设备更新了,严格的教学管理逐步形成了,多彩的校园文化逐步丰富起来了,而其中饱含着外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当时我每天就围绕着‘安装教学设备、督察建立实验室、协调工作’转,压力是前所未有的大啊!”梁老师回忆着说到。
梁老师还担任中文系主任一职,当他在2003年来到学院后,面对着刚成立不久的中文系,他认真听取老师们的意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使中文系迅速地发展壮大起来。组建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调整专业结构,并吸收了越南和泰国留学生,让教育成功与国际接轨。他十分注重教学质量,经常到课堂上听课,课后会马上与任课老师进行交流、探讨教学方法,当任课老师教学出现错误时,他总是委婉地指出,而不是严厉地批评。中文系副主任冯华说:“梁主任是一个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人,而且充分信任自己的‘助手’,跟他一起工作我们都觉得很轻松愉快。”辅导员罗程飞说:“梁主任是一个很有原则性的领导,尽管身兼数职,工作十分繁杂,但他都是有条不紊地去做每一件事情,这让我们都非常佩服他!”
勤勤恳恳尽心履职梁华老师不仅是市政协副主席,还是民进梧州市委员会主委,还是自治区、梧州市政协委员,这些身份让他要接触大量的社会工作、经济工作,工作涉及的知识面和实践的领域都非常广泛。而他长期奋战在教育线上,对社会工作、经济工作相对要陌生一些。但这并没有让他却步,相反,他时刻告诫自己不要放松学习,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像我们做统战工作和政治协商工作的,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成为社会工作家、统战工作理论家,即使不成为‘家’,但起码也要‘懂’!”梁老师这样说。正是这样孜孜不倦地追求,让他在身兼数职的情况下,仍把各项工作做得井井有条。他不满足,他说“我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我快得‘知识恐慌症’了。”
在工作中,他体会到,市政协主要是积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履行参政议政,建言立论,献策献力。一是直接参与经济建设工作,如通过参与督办梧州松脂厂和新华电池厂“退城进郊”的搬迁重大项目,协调项目建设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二是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对社会热点、重点问题进行调研,并提出解决办法。三是利用每年政协全会提出有建设性的提案等。近两年来,他参加各级政协会议共提交提案18件,鉴于他对梧州市教育状况比较熟悉,提交的提案较多关于教育问题的提案,如《关于解决农村代课老师的问题》的提案就得了市委、市政府的采纳。通过取消代课老师、对代课老师进行考核转正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农村代课老师的一系列问题。此外,作为分管学习文史委的政协副主席,他还参与编辑评审《梧州名产溯源》、《亲历改革开放30周年》等梧州文史资料选辑,寄往全国150多个市(县)政协文史委。
梁华集老师、教务处处长、中文系主任,市领导、市民进主委等职于一身,当我问他是怎么协调自己的各项工作时,他坦言道:“说实话,要科学地协调各项工作还真有点难,这也是我以后要努力的方向,现在不是说要学习科学发展观吗,那完成这个任务的根本方法就是学会统筹兼顾”说完,他又爽朗地笑起来。幽默风趣又颇具理性的话语,再加上从话语中透射出来的亲和力,让我觉得仿佛自己并不是在做采访,而是在倾听一位长辈讲故事了。
“您这么忙,那您还有时间锻炼身体和发展业余爱好吗?”我不禁问眼前这位“大忙人”。“以前我爱好打羽毛球,打排球,但现在没时间了,不过我现在在做“从文本来研究广西电影改编情况”的项目,目前,已经在核心刊物发表了8篇研究电影的论文,一般有时间就会读读小说,看看电影,这既是工作又是爱好,一举两得了!早上我都会从家里步行到学校上班,老了,得挤时间锻炼锻炼了!”
“之所以这么拼命的工作,是源自一种责任感,既然组织把我放在这样的岗位上,我就得尽最大的努力来做好工作,毕竟你当领导了,就要义不容辞承担这份责任。”
朴实无华却无比真切的语言,让我感受颇深,他正饱含着生命的活力和战斗的激情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奔跑!(李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