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交通报湖北站 - 湖北交通新闻

物流改变农民生产生活

2016-05-09     浏览(46)     (0)

  农民不出村就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而且商品种类繁多,和在城里超市一样。如今这个梦想正在竹山县乡村变为现实。
鼠标一点,货物进家5月3日晚上10时,竹山县城关镇南门村寿康连锁店送走了最后一位顾客,老板徐新成清点一下,注意到有几种商品缺货,就把所缺的几种商品的代码输入电脑,传到网上。第二天一大早,寿康永乐超市竹山连锁店物流配送中心的配货车就开到店门口。徐新成拿着配送清单笑呵呵地说:“现在通过网络配货,只用点一下鼠标,货就送上门,不像以前需要自己跑很远去进货,把人忙坏了。”
  竹山是山区县,农户居住分散,农村商店不多且物品不丰富,群众买卖极为不便。近年来,该县农村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全县254个行政村、百分之八十的自然村通了水泥路。以此为契机,该县物流发展局、供销合作社共同联手,抢抓国家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机遇,在乡村
大力建设“新网工程”,着力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买难卖难问题。该县科学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引入社会资本,开放办社,织就了一张“市公司+县配送(贸易)中心+乡镇中心店+村级直营店”的物流网络。在村级直营店建设中细化经营类别,开办日常商品销售店和放心农资经营店。
邮政网络,物流革命4月27日,在溢水镇东川村承包了150多亩蔬菜大棚的李伟汉来到村口邮政“三农”服务站,一口气订下秋季所需的5吨生物肥。他说:“平时要买什么东西,直接电话联系服务站就能送货上门,今天听说站里做促销特意来逛逛。”
  从去年开始,竹山县邮政公司依靠邮政网络,陆续在农村建成178处连锁配送点。这些邮政“三农”服务站为农民提供农业物资配送、办理金融业务等各类上门服务。
  竹山县70%的村都建了邮政农资配送点,这一在竹山农村出现的“物流革命”正改变着农民的生活。农资配送点的建设,
让竹山农民年均支出降低约25%,年均增加收入约30%。
流动货郎,走村串户“卖电饭锅、电风扇、电水壶,收购鸡蛋、木耳、香菌啦!”4月21日,竹山县擂鼓镇腰庄村,一辆农用车上电喇叭的吆喝声打破了山村的宁静,原来是该县农民师利南在推销日用百货和农资产品。近年来,师利南一直往返于腰庄村和城里,推销百货、农资、家电,收购农民的土特产。
  腰庄村坐落在竹山县擂鼓镇的西北部,远离乡镇和集市,过去村民出村需走15公里才能与外界相接,很少有生意人来推销农资产品和日用百货,农产品也很难变成商品。而今,路修好了,很多像师利南一样的生意人由过去的“扁担货郎”、“自行车货郎”、“摩托车货郎”升级为今天的流动货郎车。如今,竹山县有这样的流动货郎车1700多辆。
四类商店,方便百姓资料显示,竹山县年产药材65万吨、核
桃等20万吨,年油料运量超百万吨,农业生产所需化肥、农药等农资超500万吨,加上农村生活消费品的需求,农村货运量年需求在2500万吨以上。
  为方便农民买卖物品,该县进行了“一村四有”建设,即在每个村建日常商品销售店和农资经营店的同时,还组织开办农副产品收购店和再生资源回收店,着力打通农副产品和农村废旧物品输出渠道。一个村有四类商店,构建了功能齐全的“农家超市”。目前,竹山县、乡、村发展物流商店700余家,其中“一村四有”商店568家,形成了两条物流线:一条由物流公司把日常商品配送到村,一条由农村经纪人把农副产品和废旧物品向上一级商家运送,全县有85%的农户直接在村内超市交易。
  通达的物流网络,方便快捷的农村公路,使农村商贸日趋活跃,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去年,该县农村销售商品36772万元,收购农副产品763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3.67%、21.06%。
  (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