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交通报湖北站 - 湖北交通新闻

车头向下 民生至上

十堰公交推动扶贫区群众出行均等化

2013-12-23     浏览(42)     (0)

    秦巴山区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近年来,该地公交企业按照交通运输部提出的“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建设扶贫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公共交通便民惠民优势,通过实施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开辟直达行政村公交线路等“车头向下”举措,切实降低贫困地区群众出行成本,改善贫困地区民生,推动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贫困区群众拥有同等的出行服务。

公交车开进了咱们的心坎儿里

    日前,从十堰城区十房路口至唐家河村的51路通村公交线路直接开到了村民梁正国的家门口,发车点就位于他家的院子里。这着实让梁正国感到兴奋,在线路开通当天,他特意点燃了两封鞭炮以示庆祝。   
    唐家河村是大川镇最偏远的行政村之一,距十堰城区30多公里,与国家级贫困县房县交界。过去,附近的村民只能乘坐往返于十堰城区与房县的长途客车出行,票价贵且不说,还常常坐不上车。如今,“公交车开进了咱们的心坎儿里,进城方便多了”,村民吴大爷不无激动地对记者说道。
    据十堰市城市公交集团营运部部长廖兴斌介绍,由于唐家河村地理位置偏远,道路条件不好,公交车本来只是通到大川镇上,后来公司考虑到唐家河村及其周边村百姓的出行需求,才把51路延伸到这里。为了确保群众安全出行,公司采购了一批安全、环保的公交车,专门用于开通镇村公交线路。
    自实施“全域公交”发展战略以来,像唐家河村这样享受到公共交通便利服务的镇、村多达20多个,其中郧县、房县均为国家级贫困县,约有30多万名农民享受到了均等化的出行服务。

花2元即可直达市区


    本着便民惠民的宗旨,无论是从十堰城区经郧县茶店镇至郧县经济开发区的105路镇村公交,还是从十堰城区至唐家河村的51路通村公交,均实行2元一票制。票价低、车辆新、安全性能好是镇村公交的最大亮点。
    以十堰市首条镇村公交105路线为例,该线路是由原“东风至茶店”神河客运专线“公交化”改造而来,票价实行2元一票制,比原客运班线的6元一票制票价相比,每人次减少出行成本4元,按每天2500人次的出行规模计算,每天为沿线群众节省出行成本达10000元,每年为扶贫区群众节省出行成本约365万元。
    不仅如此,为支持扶贫区经济发展,该线路运行里程由原来的11.4公里延长到19.5公里,服务范围不仅涵盖国家级贫困县郧县的大岭山村、曾家沟村、茶店村等11个行政村,而且包括该县的郧府薯业公司、佳恒工业园、神河集团及郧县经济开发区80余家入驻企业,受益人数约16万人。如今,105路沿线的群众只需花2元钱,就可直达十堰城区。

惠及特困区30多万群众出行


    近年来,十堰公交围绕实施“全域公交”发展战略,在发展好城区公交的基础上,又陆续开通了十郧城际公交、六堰至小峡城乡公交,又于近期开通了105路和51路通镇(村)公交线路,切实解决特困区群众出行难、出行贵问题,以公共交通带动特困地区扶贫开发。
    通镇(村)公交是联系城乡的重要纽带,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先导工程。为服务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工作,“我们计划于2014年开通6条通镇(村)公交线路,并争取进入市政府十件实事”,该公司副总经理代山红介绍到。
    目前,十堰城区至茅塔乡、小岭堂村、茅坪村等6条通镇(村)公交线路正在进行前期调研和规划工作,将惠及特困区30多万群众出行,推动实现城乡公交客运基本公共出行服务均等化。      (李军 黄永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