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矿产资源丰富,是鄂东南建材之乡、工业走廊,公路运输量很大,一直以来超限超载运输整治难度较大。自去年8月以来,鄂州市全面启动了新一轮领导重视、组织严密、保障充分、气场强大、治理彻底的联合治超风暴。
经过近1年多的集中治理,初步探索出鄂州公路治超新模式,实现了“三个明显下降、三个明显提高”:超限超载率明显下降,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率明显下降,超限超载引起的抛洒、扬尘等城市环境污染明显下降;公路好路率明显提高、道路运输效率明显提高、道路运输企业源头控制的自觉性明显提高。
1年多来,全市共检测运输车辆70666台次,处理超限车辆3221台次,卸载货物41245.3吨,得到鄂州市委、市政府、省厅、省公路局、人民群众和企业车主的充分肯定,2012年底,鄂州市在全省治超工作会上交流了经验。
由部门治超向政府治超转变
长期以来形成一种误区,认为治超是交通公路等少数部门的事,治超经常是交通公路部门一家单打独斗,成效还不明显。
2012年8月以来,鄂州市委、市政府超常规推进治超工作,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交通主抓,部门联管,市、区、乡镇联治”的治超工作模式。市委副书记陈新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军等市领导对治超工作亲力亲为,亲自部署,直接指挥,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安排部署重大事项,并亲赴一线组织协调解决关键性问题。
鄂州市政府还就治超工作中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出台了专题会议纪要,就治超经费保障、建立治超联动机制、加快治超站点建设步伐、破解治超执法难题和提升执法装备水平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市财政先期借资启动治超,在编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批准组建了市交警支队机动大队,专门从事治超工作,为治超工作保驾护航。
由单一治理向综合治理转变
长期以来,治超工作手段比较单一,主要停留在路面治超上,治超工作难度大,难把握,成效不明显。为此,鄂州市创新执法手段,综合运用经济、技术、法律等手段,多管齐下,重拳出击,依法严管,治超工作呈现新格局和新变化。
全市全域治超集中整治期间,鄂州市各区乡镇积极当好治超“宣传队”和讲解员,设立劝返点,做好政策宣传、劝返、流向观察工作。鄂城区在省道阳枫线五丈港、杨叶,106国道分水岭段等设置了宣传劝返点,华容区在葛店、华蒲路和临江等设置劝返点,梁子湖区在太和镇与金牛镇交界的牛石村、沼山镇与保安镇交界的李铁铺村设置劝返点,严把治超第一道关口,为路面治超作好“缓冲带”,先后劝返超限超载车辆2000余台次。实行派驻制度,督促企业自律,华容区域治超工作专班深化鄂钢长航码头货物运输源头治理,派驻执法人员,督促他们加强源头治理,严禁超限超载车辆出港上路。鄂州市全面实施吴楚大道双港大桥桥梁动态监控系统,充分利用双港大桥桥梁动态监控系统这一重要科技平台,推进科技治超,严格实行24小时监控。
由局部治超向全域治超转变
鄂州市治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步从局部治超向全域治超拓展。今年6月,鄂州市全面启动了全域治超工作。
鄂州把整个全域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谋划,积极构建三级联动治超工作机制,由干线向县、乡村道延伸、向源头延伸、向经营业主延伸,全市治超执法工作组人员驻守到重点区域、重要道口、重点企业,消除了执法监管盲区。同时充分发挥鄂州作为鄂东南五市区域联动治超组织协调领导小组组长单位的作用,加大与周边市州的沟通衔接,通过定期联席会议、信息通报和区域交叉执法等方式,搭建公路治超区域互动平台,构建了“统一行动、资源共享、密切协作”的无边界、无缝隙治超网络 。
(喻晓明 周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