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报湖北站 - 湖北交通新闻
十堰市双轮驱动“四有”新路
十堰市是国家实施秦巴山区集中扶贫开发的重要阵地,这是一个集老、少、边、穷、苦为一体的贫困山区,该市用政府行动推动和机制创新驱动的"双轮驱动"办法,实现了通村公路管养有机构、经费有保障、管养有手段、形象有提升的"4有"新局面。
政府推动,破解"失养"困局。2012年,十堰市将通村水泥路管理养护任务纳入"10件实事"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用2年时间全面建起1.4万公里通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落实体系,覆盖市、县、乡、村,4级联动,实现有路必养。十堰市要求各县市区财政按每年每公里不低于1000元的标准配套通村公路养护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保证足额到位;各地要建立通村公路养护机构,做到人员有编制,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养护责任到位。为调动各地积极性,市政府财政预算350万元,以奖代补奖励通村公路养护验收达标的县市区。
目前,全市已经有7个县区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建立了专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另有2个市区正筹备建立。竹溪、房县、张湾区、茅箭区已将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人员列入全额财政预算编制,竹山、郧县、郧西等7个县区按照每年每公里1000元的标准,把通村公路养护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实行专户管理。全市147个乡镇中,有133个乡镇政府专设了农村公路管理办公室,共509人具体负责本辖区农村公路建设及养护管理工作。
机制驱动,形成养护长效。招标养护是十堰农村公路管养机制创新的重头戏。为推动通村公路向"建养并重、均衡发展"转变,该市坚持"以县为主、分级负责,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全面管养、保障畅通"的原则,推行通村公路招标养护:以建制村村委会为实施主体,由村委会当业主,召开村民大会面向全体村民公开招标养护,村民通过公开竞争演讲、公开承诺、公平竞争方式取得本村通村公路养护管理权,中标的村民与村委会签订养护承包合同,明确养护工作内容、技术标准、检查考核办法、资金报酬兑现办法和奖惩条款,合同期限一般为12年。检查考核养护工作达不到要求的,村委会将按规定扣减报酬或终止中标人养护合同。这种方式不仅增强了养护人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增加了农民收入,还调动了农民群众监督养护工作的自觉性。
十堰市地处山区,自然灾害频发,通村公路经常遭到损毁。为解决维修难题,今年,十堰市要求县市区设立专户建立农村公路应急抢修专项基金,筹集资金专门用于农村公路水毁灾害应急抢修和较大的维修工程,建立起养护管理长效机制。专项基金筹集的资金按年度结转使用,滚动发展。专项基金可由县级财政拨专款建立,也可从省、县级财政安排的养护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建立,同时接受社会各界的捐款。目前,已经有5个县区建立起通村公路水毁灾害应急抢修专项基金,其他地方正在筹建。(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