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交通报湖北站 - 湖北交通新闻

真情“呵护”致富路

——竹溪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纪实

2012-03-20     浏览(38)     (0)

    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截止2011年底,竹溪县乡村道路硬化突破2200公里,覆盖302个行政村,32万人民群众受益。为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中的作用,近年来,竹溪县牢固树立建养并重的管理理念,全面实施"33"制,提升了全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明确三个主体,组建公路养护管理新格局

    竹溪县委、县政府把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放到了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实行“县级引导——交通监管——乡(镇)村为主”,形成三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网络。
    县政府为引导主体,实行“顶层设计”。先后出台了《竹溪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竹溪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细则》等政策规定,通盘部署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领导、资金拨付、考核检查和县、乡、村及交通部门的职责分工,并层层签订责任状。
    交通部门为监管主体,探索监管途径。2010年,竹溪县政府建立了农村公路管理局,并结合实际,分区域设立五个中心管理站,派驻人员协助乡镇村抓好农村公路管养的宣传发动、业务指导、信息联络、路况监督等工作,对全县农村公路做到一乡(镇)一办、一路一人、一路一档、一路一牌。

  拓展三个渠道,破解公路养护经费筹措难

    为了解决农村公路养护的资金紧缺问题,竹溪县除全额落实省下拨的补助性养护经费外,还采取了“县补+乡助+民议”的办法,促进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
    县级财政扶持。竹溪县财政按照每公里1000元的标准把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列入县财政年度预算管理,设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专项基金,对于农村公路水毁恢复工程,根据工程量大小,县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2011年,县政府共解决农村公路水毁资金达260余万元。
    乡村资金支持。全县各乡政府和村委会从工矿企业、民营企业和乡村自有资金中自筹一部分,并设专户专帐,把资金集中起来,用于农村公路养护。
    村民“一事一议”支持公路养护。根据各村公路里程和人口数量,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户平筹资2--3元,用于公路养护。遇到冰雪、水毁等情况,以村为单位组织群众义务投工抢修。

  推行三个机制,把养护责任落实到点到人

    为调动农村公路养护的积极性,强化严肃性、责任性,竹溪县引入“示范+竞争+激励”相结合的机制。
    典型示范引导机制。年初,由乡镇自行推荐,通过交通部门严格筛选,确定农村公路养护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15个、示范路达250余公里,进行重点培植,使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以点带面,提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整体水平。
    公开招标竞争机制。坚持管养分离,全面推行公开招投标,实行市场化运作。全县所有乡镇和行政村都推行了公路日常养护招投标制度和大中修工程项目承包办法,确定日常养护责任人368名,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一步到位,步入了市场化轨道,有效防止了农村公路失管失养现象的发生,群众满意率大幅上升。
    奖惩考评激励机制。按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检查考核办法,严格实行百分考核制,推行“群众满意度制”,实现养护管理检查常态化,乡镇实行一月一检查,交通运输部门实行一季一验收、半年一通报、年终进行一次养护质量综合评定排名,对检查中连续三次未完成养护任务的中标人进行解聘,一年中三个季度被评为优良等次的乡镇,年终给予奖励。        (严玉根 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