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省运管物流系统围绕支点建设,破解难题抓落实,典型带动抓示范,全面完成了“交通先行跨越”年各项目标任务。截止12月底,全省道路运输站场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进度投资21.55亿元,为年度目标的119.72%,完成道路客运量10.45亿人次、旅客周转量696.59亿人公里;货运量8.15亿吨、货物周转量127.45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7.9 %、10.3%和14.8% 、18.1%。道路运输保障有力,物流发展奋力推进,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2011年主要工作和特点
(一)各级党委、政府对运管物流的关心和支持力度前所未有
王国生省长要求做好综合交通枢纽、现代物流和服务民生“三大文章”。李盛霖部长强调交通运输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是推进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内容。交通运输部杨利民组长为我省物流业发展亲自题名“物流产业大有可为”。“全省道路客运城市公交出租车行业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现场会”在十堰成功举办,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致信并作出重要指示。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公交发展政策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二)抓专项活动的力度和效果前所未有
组织开展了全省运政执法人员大培训、大比武活动,全省3390名运政员参加执法考试,执法素质和执法水平明显提升。组织开展了公交优质服务大竞赛,公交车辆、站场等硬件设施明显改善,公交服务质量明显提升。组织开展了客运站服务质量大提升活动,客运站窗口服务形象得到明显改善。组织开展了物流立功竞赛活动,各市州均召开了动员大会,物流企业积极响应。组织开展了全省驾校教练员技能比武暨第三届“技能状元”选拔赛和全省“宇通杯”节能驾驶选拔赛,我省选手在“宇通杯”节能驾驶全国总决赛中荣获三等奖。
(三)抓安全整顿的力度前所未有
全省运管系统狠抓道路运输安全隐患排查,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认真履行“三关一监督”职责。全省组织500名人员开展“进站场、除隐患、达标准”专项行动;开展了道路运输安全暗访督导;制定了加强旅游包车管理的意见;全面推行安全告知制度。全省共实施安全检查10263次,排查隐患2763起,下达整改通知1102起。全省上下形成了部门联动抓安全、省市县联动抓安全的工作格局,形成了强力推进道路客运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的高压态势。
(四)运输物流转方式调结构明显加快
全省更新中高级客车5万台,中高级客车占运力总量达84%;武汉市更新出租车7000辆。11月3日,宜昌交运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隆重挂牌上市,成为道路运输行业全省第一家、全国第三家上市公司。客运枢纽建设积极主动与其他运输方式对接。开展了城际道路客运公交化运营试点。专业物流和特色物流园区、企业不断壮大。我省GPS平台建设、宜昌公交智能中心等项目列入交通运输部节能减排支持项目,获得资金补助近400万元。“绿色汽修”、“连锁快修”试点工作探索了维修行业发展新模式。
(五)公共交通发展明显加快
全省涌现出一批高品质的优秀服务品牌。武汉市公交508路率先使用大容量、高等级车辆,推出全程巴姐服务;黄石市10路公交实行低票价、多时段运营模式,受到市民高度赞誉。十堰市着力打造公交“精品示范线”,更新高档豪华空调公交车570余台。宜昌公交“文化进车厢”受到省交通运输厅、省文明办高度肯定,在全省推广。确立了“稳定为先、发展第一、规范固本、服务至上”的出租车工作思路,省交通运输厅、省总工会、省文明办联合命名表彰10家文明优质企业、100台文明示范车。
(六)物流发展工作力度明显增强
黄石、鄂州、孝感等地建立了统计制度、物流市场整顿制度等。荆州、天门、襄阳等9个市州成立了物流协会。宜昌三峡物流园等开工建设,十堰许家棚物流园等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竹溪新州等一批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完成改扩建工程。省局命名表彰了15家全省交通物流示范企业和十佳物流园区。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被评为全国50佳最具投资潜力的物流园区。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一期工程(诚信系统)已修改升级,网上点击率明显上升。湖北交通物流网注册企业达2275家,在册车辆近5000辆。
(七)市场监管明显增强
全省共派出运政稽查人员19400人次,检查营运车辆11.35万辆,查处各类违章行为18000余起。组织开展了“2009-2010年度全国汽车维修行业诚信企业”评比,35家企业获全国诚信企业荣誉称号。出台了《湖北省汽车运价规则实施细则》,全面核定了客运线路的新票价,明确了新的站务费收费标准。启动了《道路运输短信投诉服务平台》建设。武汉城市圈道路客运视频监控系统已在黄石、鄂州、仙桃、天门、孝感5个市建成联网,出租车电话调度系统已在武汉、襄阳等地试行。
(八)应急维稳保障明显增强
圆满完成了2011年春运、五一、十一等重点时段运输保障任务。9月份,汉江汛情严峻,省防总启动杜家台洪道分流时,武汉、仙桃运管处紧急行动,保障有力,圆满完成了道路运输防汛保障任务;荆门运管处调集车辆运输防汛物资近1000吨,高效完成了防汛抢险运输任务。 2011年全省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8530次,同比下降 7.8%;其中省局受理952起531人次,同比下降14%,办结率100%。全省道路运输总体保持和谐稳定。
(九)精神文明创建明显增强
按照省委治庸问责工作要求,省局机关将客运线路变更由过去15个工作日缩短为1周。培树了28条省级文明示范线、10名优质服务明星和10名物流带头人。李豪、伍宗娥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武汉大通出租车604班组等5个单位获全国工人先锋号。武汉公交“三零司机”张兵获得“全省交通运输服务明星”称号,省领导称赞他“平凡之中显伟岸,普通之中见卓越”。武汉的哥周国华、徐永生、谢员生被省局授予“荆楚勇义的哥”。省局获得了湖北五一劳动奖状,连续五次获评省级最佳文明单位。以“查隐患、抓源头、建制度”为重点,全面推进腐败预警防控工作,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防患未然,警钟长鸣。
2011年运管物流工作成就辉煌,亮点纷呈,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道路运输安全形势严峻,结构性矛盾日益突显,运管物流政策法规和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行业发展资源压力增大,行业维稳压力仍然较大。
二、2012年主要发展目标
2012年是“十二五”承前启后的一年,也是我省交通运输服务提升年。全省运管物流系统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为指针,围绕“一主两副”战略,认真贯彻落实“2012-湖北交通运输服务提升年”总体部署,抓管理保安全,抓文化优服务,抓培育促发展,着力提升道路运输服务能力,着力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努力实现发展提速、管理提效、服务提升、品质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完成19亿元,开工17个客货运站场(物流园区),竣工5个客货运站场(物流园区),36个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加快7个综合客运枢纽项目的建设。积极推进8个物流项目建设。新建46个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改建34个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
道路运输发展。推进武汉城市圈城际公交改造。开通宜昌-武当山-神农架定线旅游客运线路。新增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客车率100%,道路运输对火车站、机场、港口的覆盖率100%。中高级客车比重提高5%以上,达到60%;厢式货车比重提高10%,达到30%。
城市公共交通。力争全省城市公共客运分担率增加3%,城市公交车辆更新10%以上,公交车登记达100%,公交车正班率、正点率分别达到95%、85%以上;客运出租车运力增长5%以上。
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全省营运客车、危险品货车的车辆等级评定率达到100%;全省营运车驾驶员、检测员、质检员、教练员从业资格持证上岗率100%,驾校教练员诚信考核面达100%,二类以上维修企业质量信誉考核面达80%,综合性能检测站、驾培机构质量信誉考核面达100%。
物流发展目标。培树省级“四个一批”示范物流园区和示范物流企业各10家,选择5个物流园区、5家物流企业和3个县的农村物流进行试点示范,运输费用占物流总费用比重下降1%。50%的物流企业在交通物流网注册入网,引进推广物流仓储管理软件。
节能减排目标。客货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燃油消耗量分别下降1.2%、2.4%。
政策法制建设。争取省政府出台《湖北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办法》、《湖北省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办法》,争取省厅出台《湖北省物流企业重点培育指导意见》,制定《湖北省汽车租赁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市场监管目标。道路客货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面达100%,营运车驾驶员诚信考核面达80%以上;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组织全省性、区域性专项稽查4次以上。
安全应急保障。认真履行“三关一监督”职责,遏制重特大道路运输安全事故,实现道路运输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车死亡率“三下降”。完善“反应快速、保障有力”的应急工作机制,圆满完成急难险重应急保障工作。
科技信息建设。完成省GPS中心信息平台升级改造工作,“两客一危”入网率达100%;整合营运车辆GPS信息资源,出租车、公交车GPS与省中心信息平台连接率达50%。
精神文明创建。全省运管物流系统文明创建覆盖面达100%,省级文明单位达到50家。创建省级文明示范车10台、文明客运站10个、文明示范线10条、文明优质示范企业10家、标准化示范所10个、品牌示范班组10个、省级文明示范驾校10个、优质服务标兵10个。推树1-2名全国、全省先进典型。
党风廉政建设。落实 “一岗双责”责任制,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资金预算管理,确保无重大资金违纪违规问题发生。严肃查处违规违纪案件,群众来信来访核查率达100%,处理率100%,结案率达95%以上。
三、2012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进一步加快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突出抓好相关市州道路运输和物流发展的试点项目。加快建设武汉天河机场综合交通体。加快推进与火车站无缝对接的恩施、荆州、黄石等地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引导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综合客运枢纽规划建设部门协调机制,着力解决不同运输方式站场间的规划衔接、建设用地等问题。
(二)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积极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的意见》,着力完善城际、城市、城乡、镇村四级城乡道路客运网络体系。继续推进武汉城市圈城际道路客运公交化试点。大力推行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行,鼓励城市公交线路向周边乡村辐射。进一步深化“村村通客车”工程。研究解决城际公交和农村客运的公共财政保障、合理票价机制、站点共享衔接以及燃油补贴等政策措施。积极发展道路旅游客运。
(三)进一步加大促进物流发展的力度。加快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一批临空、临港、临铁的示范物流园区建设。大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贯彻落实国务院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九条具体措施,争取出台《湖北省物流企业重点培育指导意见》等政策法规、支持措施。大力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上档升级,争取成为交通运输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单位。加强物流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和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快诚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物流立功竞赛活动,培育一批物流带头人。
(四)进一步加大政策法规研究和队伍建设的力度。重点加强履行新职能所需要的法规和政策研究,做好《湖北省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管理办法》宣贯工作,制定《湖北省汽车租赁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促进甩挂运输发展的配套措施。开展基层处所规范化达标建设,全面推进“四个统一”,即统一执法标志、统一执法证件、统一执法服饰、统一基层执法场所外观。研究解决制约队伍建设的各方面问题,建立一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负责有为、保障有力、人民满意的运管物流队伍。
(五)全面贯彻落实促进城市公交发展的各项政策。以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城市公共交通的若干意见》为中心,重点推动编制城市公交规划,落实城市公交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配套措施,落实公交发展引导资金政策,开展公交成本规制研究。举办“文明进公交”活动周,引导乘客文明乘车。推进“公交都市”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启动公交星级考核评定。在出租车行业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活动,开展全省性出租车打黑专项行动。
(六)全面落实运输物流结构调整措施。贯彻落实《关于促进道路客运行业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经营模式结构调整。加强与铁路站场相衔接,大力推行长途客运结点、接驳运输方式。建立完善小件快运服务体系和网络,提高道路客运综合服务能力。大力引导传统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在部分市州培树“惠农快修”、“社区快修”的典型。做好节能示范项目的推广应用和重点联系企业能源消耗情况的统计分析,深化“绿色汽修”试点工作。
(七)大力实施运输物流市场主体培育工程。支持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企业并购等方式,实施战略重组,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之路。引导运输企业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开展物流示范培育工程,对第一批25家物流示范企业和园区实行动态管理、动态服务,切实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各级运管物流部门要不断创新企业服务机制倾听企业呼声,为企业排忧解难,重点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运输物流品牌龙头示范企业。
(八)大力实施市场监管和安全应急维稳保障工程。严格执行道路运输行政许可制度,严格落实质量信誉考核制度,加强源头管理与动态管理。集中力量对重点部位、重点区域、重点线路进行整治。坚决遏制转让、倒卖客运线路、出租车经营权现象。认真贯彻交通运输部有关源头治超文件精神,选择20个县市进行重点推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全省道路旅游客运专项整治。开展GPS平台达标升级改造,加强对企业安装使用GPS情况督查。落实《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建立分级负责,分类管理,协调联动的道路运输应急管理体制。全力打好2012年道路春运第一仗,开展好“农民工平安返乡”、“大学生开心回家”、春运优质服务竞赛等专项行动。落实“96595”使用管理办法,确保投诉处理率100%,确保“信、访、网、电”诉求渠道畅通。
(九)大力实施文明创建、廉政建设和阳光工程。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学树建创”活动,以“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为主题,以车、站、线、企、所、班组、岗位为基本单元,开展“五大工程”、“五个十佳”、“五个品牌”、“文化五进”建设活动。继续推进文明示范线创建和深化出租车“双创”活动。继续推进创先争优和省局机关与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全面推广应用《湖北省运管物流系统廉政风险防控手册》,深入推进“廉政阳光工程”建设。严查违规违纪案件,群众来信来访核查率达100%,结案率达95%以上。
2012年是湖北交通运输服务提升年,全省运管物流系统将审时度势,奋力争先,以事业统一思想,以发展凝聚人心,以坚定的信心决心和克服万难的勇气,强化管理,创先争优,着力提升服务水平,为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建设作出应有贡献,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