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报电子版 - 《茶园》
石痴沈钧儒
作者:陈云庵
文章介绍了沈钧儒的石痴精神,他爱国并爱石头,收集各种石头作为纪念,郭沫若称赞他光明磊落。沈钧儒的爱国精神值得后人学习和欣赏。
沈钧儒(1875—1963)字衡山,浙江嘉兴人,清末进士。早年留学日本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在上海任律师公会理事长。一九三六年领导上海爱国活动,组织“中华救国会”,被捕下狱,为当时著名七君子之一。一九四六年出狱后积极参加民主和平运动。支持周恩来提出的停止内战才能有和平的主张。十月十九日他在纪念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大会上,大声疾呼:“在下一个星期或十天中,是中国生命攸关之时,请求当局代表共同努力,马上停战,实现和平。”此时正是剑拔弩张,果然,十天后,国共和谈破裂,内战正式爆发了。
沈钧儒爱祖国,爱人民。建国后,任最高法院院长直至去世。
沈钧儒有一种偏爱,他嗜好石头。每到一处,总要拾些石头回来,陈列在书房里。闲时,就把大小石头,摩挲玩弄,乐在其中。
沈钧儒珍藏大小石头,为数相当多。抗战时,著名史学家侯外庐给他题署“与石居”的斋名,悬挂于居室。
郭沫若亦有《水龙吟》赞其事。词前有小序:“沈衡山先生爱石,凡游迹所至,必拾一二小石归,以为纪念”。
词曰:商盘孔鼎无存,禹碑本是升庵造。古香已逸,豪情待冶,将何所好?踏遍天涯,汉关秦月,雪泥鸿爪。有如神志气,长随书剑,时媵以,一拳小。 浑似风清月皎,会心时点头微笑。轻灵可转,坚贞难易,良堪拜倒。砭穴支机,补天填海,万般都妙。看泰山成砺,再劳拾取,为翁居料。
郭沫若此词用典甚众。全词赞沈钧儒光明磊落,爱国之心坚贞难易,值得世人崇仰。郭沫若最后来一笔,比拟为:泰山能割成砺石,(譬喻推倒三座大山),届时请沈老再去拾取,作为你长髯翁之“与石居”所用吧!
据沈老的女婿,著名新闻记者范长江解答称:“他对祖国的山川草木,都有十分浓厚的感情。他爱石头也是他爱国思想的一部分表现。他选石头,是有一个原则的,主要是祖国各地各种各样的石头,由石想人,由石想国。而沈老之爱石头,主要是以拾之以记鸿爪、爱祖国之山也。”
故称:沈老之爱石头,主要是以拾之以记鸿爪,以爱祖国之山河也。与社会上那些附庸风雅之士,收藏石头以形、以质、以稀为原则者,相差远矣!
忆想起在一九五六年三月十二日,纪念孙中山九十周年诞辰,邓小平到北京碧云寺时,沈钧儒和陈叔通都到场,我即走上前,与他们三人立在一起。我好奇地想:我们比比高矮吧!我这只是比身材而已,而不是政治学问。我与他们真有天渊之别也。我比邓高些,邓比陈及沈又高些。常人云“矮人智高”。春秋时代晏婴个子很小,不就是一个非常有智谋的外交家吗?如今他们三人,也是当代政治家和学者,尤以沈钧儒更是奇特之士,除石痴外,其髯长美,世上罕见也。
而今,沈钧儒作古多年了,但他那“石痴”之坚贞精神,是值得后人探索、欣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