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徐州医科大学 - 《徐州医科大学报》

校园奏曲

作者:★基础学院 乔伟丽    
2009-09-25     浏览(337)     (0)

  我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是真正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长大的一代!30多年的时光,改革开放伴随着我成长。30多年,国家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的衣、食、住、行、用等都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祖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我们见证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享受着改革的惠泽。我的成长和工作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校园的变化让我感受了时代的进步和祖国的发展。
  我的小学是从妈妈用碎布拼成的花书包和石板、石笔开始的。学校是两排平房,中间的空地就是操场,教室里是木板涂黑漆的黑板、简陋的课桌和长条板凳。每到冬天教室中间就要腾出一块地方安放一个大煤炉,每个同学从家里带几块煤球,一到课间班主任就要到教室来看看炉子里是不是该添煤了。课间的时候就像放了羊一样,虽然操场很小,但我们却能挖掘出一切可以玩的东西:在草丛里捉蚂蚱,在土地上跳房子,在双杠上比赛……中学我考进了徐州一中。学校里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假山、花园、长廊处处可见晨读的身影,美丽的撷秀园里传来书声琅琅,黄琉璃瓦的实验教学楼里响起试管的碰撞。上了六年学,我没见过这么大的教室,我们班居然有60人;我没见过这么大的操场,居然是一个足球场、两个篮球场;我没见过这么大的图书馆,整个一栋四层楼!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再不用在教室中给煤炉让出空间,再不用发愁我们到哪去“放风”了,再不用担心除了教室我们没有学习的地方。
  我的大学和工作单位都是徐州医学院。我在徐医度过了五年的大学时光,之后留校任教,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徐医十几年,我看到了学校的迅速发展,从一个不满千人的小学校发展为超过万人的大学校;从几十亩的校区发展成千余亩的花园式校园;从单系科、单层次的学院发展为多系科、多层次、多形式办学的现代化医学院。徐医十几年,我历经了教育教学的巨大变革,从一抱挂图、一只粉笔加黑板到幻灯机、投影仪、多媒体,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开始走进教室;从满堂灌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课堂教学。徐医十几年,我感受了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工资从以前的几十块到现在的几千块,还有良好的社会福利和劳保保障,教师已经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之一。
  30年,在历史长河中,或许只是弹指一挥间。然而,30年风和景明,30年百花吐艳,30年硕果累累,却让我们怎么也不能忘却。我的成长岁月只是改革开放逐渐辉煌的一个缩影。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不会有如此的深刻记忆;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也不会有这样优越的环境工作学习。我很欣慰,我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幸福成长。如今,进入我们的校园,见到的是一片片葱郁的花草,一幢幢雄伟的楼房,一间间窗明几净的教室,一排排标准崭新的课桌,一张张充满希望的笑脸……望着这发生在身边的变化,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感谢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