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高征难老师,记者费了一番心思。几番相约,他都以“成绩平平,不值得采访”为由拒绝。虽在采访前已听说了高老师“低调做人”的风格,但我们还是始料未及。
雨果曾说:“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这句话用在高老师身上是再适合不过的。他是同事公认的“革命老黄牛”。
高征难是马列部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形势与政策课是门公共课程,授课对象是大一到大三的学生,而且每学期要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教学要点调整教学内容。由此可见,这门课程涉及的班级和人数都是其它课程无可比拟的。从事这门课程教学的老师大约有60人,且大部分是兼职教师,分散在各个学院和党政机关,教学的事务性信息传递非常困难。高老师通常是将教学信息用电子邮件发给每位老师,为避免他们没有及时接收邮件而影响课程教学,他还会逐个电话通知。这样电话通知一次,会耗费将近半天的时间,但高老师还是“不亦乐乎”。
如果说这种简单、重复性、大批量的工作只是考验一个人的耐心与责任心的话,那么这门课程课表的安排就让高老师煞费苦心。这门课程涉及到分布在300多个自然班里的近2万名学生,高老师要把这些学生安排在80多个教学班里,因此这不仅仅要考虑上课地点与时间的合理安排,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分布、教师职称结构的优化组合等问题。高老师加班加点,有时要工作到凌晨两三点,这样做一个星期才能排出来。
高老师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认真负责达到了令人敬佩的程度。今年9月27日,高老师正在长沙参加湖南省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培训。船山学院向他反映,有一个新生班的课表与原定课表不符。由于新生在“十一”过后就要参加学习,时间相当紧急,高老师就带着资料连夜匆匆赶回。第二天一大早,他仔细核对,发现了错误并纠正过来。通常,在大礼堂上形势与政策课的同学会看到一位佩带校徽、体形瘦削的中年人出现,这就是高老师。由于每次到大礼堂上课的人数逾千人,任课教师管理课堂的难度大,高老师只要没十分重要的事情都会到大礼堂去协助管理,而且他还会事先把教学用的投影设备安装好。
高老师爱岗敬业,朴实勤勉,只讲耕耘,不问收获。然而,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2006年,形势与政策课被评为学校“优秀课程”;今年10月13日,湖南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研究会在我校成立,高老师受聘为研究会秘书长,这正是全省高校对我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与研究工作的肯定,也是对高老师工作的褒奖。
“老高是一头名副其实的‘革命老黄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马列部原主任刘镇江如是评价高老师。
高老师不但是“革命老黄牛”,还是“孺子牛”。他深怀爱心,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今年9月4日,高老师得知参评学校多媒体课件比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的课件制作尚未完成,熟悉网络技术的他二话没说,就把余下的工作揽了下来,此时距离上报学校的截止日期只剩两天的时间。高老师再次发扬了埋头苦干的精神。由于还有课件的链接、影像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课程的介绍等工作,高老师坐在电脑前,不顾吃饭睡觉,没日没夜地紧张工作。这门课程后来荣获学校的多媒体制作比赛一等奖、省高等学校第七届“大成杯”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二等奖。
教育家陶行知说:“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高征难老师朴实无华,不计名利,勤劳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突显了不平凡的敬业精神,就像—头永不知疲倦的“老黄牛”,起早贪黑无休止地劳作。他说:“我要做一头‘革命老黄牛’,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青年的成长不断耕作。”(学生记者 孔邯郸 实习记者 姚宇 张祖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