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南油气田新闻中心 - 四川石油报

阻击“血荒” 我们在行动
———总医院积极组织无偿献血侧记

2010-11-16     浏览(25)     (0)

  “作为一名医生,我深深体会过在手术台上焦急等待血源的心情。面对血荒,我们更应积极主动。伸出臂膀,对病人来说,就是生命的希望。”这是11月10日上午,总医院一名外科医生在献血时的感言。这天,总医院住院大楼前的流动采血车里,人头攒动,洋溢着浓浓的温情。60余名白衣天使,在这里用他们的满腔热血给寒冷的初冬带来了丝丝暖意。
  “先给我抽血吧!我急着上手术。”五官科医生钟涛挽起袖子,想要“插队”,不料被急着赶往成都开会的副院长黄新先“插队”了。黄新先是老献血志愿者了,早在1989年就参与了第一次无偿献血。那时国家《献血法》刚出台第二年,在宣传力度不够和观念落后的年代,她在科里第一个报名参加献血,并一次就献了400毫升,为此还获得了成都市献血先进个人。“医生献血是件意义非凡的事。”黄新先自豪地展示着她的献血证。这已经是她第三次献血了,每次献血她都带头走在最前面,并承担义务讲解员和宣传员。大家都称她为“热血女青年。”
  外二科医生王丽获知医院在组织献血,由于身份证忘带身上,她随即回科里拿出了她的毕业证。“老师,可不可以用毕业证登记嘛?”经过复杂的单位证明手续,王丽终于如愿以偿地坐在了采血机旁。她颇有感触地讲起了两年前她在实习的医院遇上的一件事。一个择期手术病人需要术中备用血,但医院血库告急,于是动员病人家属去血站献血,然而病人家属却因验血时转氨酶高被血站拒绝,手术因此推延了好几天。那种因血荒导致手术推延,病人和家属焦急等待的场景,至今让王丽难忘。“献血救人”成了她工作后一直的夙愿。
  骨科医生蒋波曾参加过汶川大地震现场救治,这次他不但积极献血,还动员了爱人和他一起参与。内三科护士长王静是第一次献血,平时见血就晕的她,竟然接受了这个挑战,并一次就献出300毫升。医务科主任张钢前后9次献血,平均每年献一次。献血队伍中,有的是青年团员,也有几十年的老党员;有第一次献血的新同志,也有多年来一直坚持献血的老同志;有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有快退休的老职工;有临床一线的医生护士,也有机关后勤的管理人员;有的轮休在家,有的刚下夜班顾不上休息就赶到了献血现场。
  一时间,献血登记处排起了长队,领表、填表、量血压、验血……医护人员的行动感染着现场的市民和群众,许多患者家属和周边的居民也加入到献血的队伍中来。他们说,献血无损健康,医生、护士都在献血救人,自己也要尽一份力。这一刻,温情脉脉,情意绵绵。短短一上午,总医院职工共计献血20000余毫升,人均达300毫升以上。
  自近期全国各地发生“血荒”以来,总医院已主动和成都市血液中心联系,组织职工4次参与献血活动。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也召开了会议,讨论如何积极应对血液供应紧张的局面。在完善和规范了《急诊用血管理制度》、《保证突发事件的血液供应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后,急诊用血预案和急诊用血流程图也相应做出修订。修改后的制度和流程更加人性和科学,在充分保证急诊用血不出现“断流”现象的同时,《预备献血员管理制度》的出台,更是用血的保障。 (陆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