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大校报》
牢记总书记嘱托 弘扬曲周精神
党委宣传部 周茂兴
作者:周茂兴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农大时肯定了学校的历史地位,并赞扬了优良传统和校训。农大有着百余年的历史,以“曲周精神”为代表的精神传统成为学校宝贵的财富,体现出了爱国报国、理实并重、扎根基层、艰苦奋斗、奉献社会的精神追求。学校将继续弘扬光荣历史传统,为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而努力奋斗。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 5月2日视察我校时,明确肯定我校作为国家农业高等教育发源地的历史地位,高度赞扬学校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亲切勉励我校师生继续秉承“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步伐。这是农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令全校师生欢欣鼓舞,也启发我们进一步深入总结和大力弘扬学校的光荣历史传统。
自1905年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开办以来,迄今我校已有百余年历史。“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高度凝炼了我校的光荣历史传统,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已经成为代代农大人的精神追求。我校的精神传统由多个来源长期融合而成,而 “曲周精神”无疑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北方连年干旱,作为中华民族心腹之地的黄淮海平原旱涝盐渍灾害严重,人民苦不堪言。以石元春、辛德惠等为代表的我校优秀教师,响应国家综合治理黄淮海平原的号召,毅然奔赴盐渍化最严重的河北省曲周县改土治碱。他们艰苦奋斗十数载,终于把千里盐碱滩变成肥沃的米粮川。曲周人民感激爱戴,自发立碑铭记农大人“改土治碱 造福曲周”的功德。在这个过程中,农大人不仅取得了令世界同行叹为奇迹的科技成果,也打造了著名的“曲周精神”。
“曲周精神”是什么?是农大人“情系乡土,爱国报国”的赤子情怀。胡锦涛总书记希望农业科技工作者要努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改土治碱在当时就属于关系国计民生的核心关键技术,是国家和人民的迫切需要。当时曲周生活条件极其艰苦,连老百姓都纷纷背井离乡,但国家一声令下,农大人就义无反顾地奔赴曲周。如果不是以天下苍生为念,如果不是有强烈的爱国之心和报国情怀,他们如何能克服那些在今天人们已难以想象的困难,扎根曲周奋斗十数载?
“曲周精神”是什么?是农大人“理实并重、勤奋学习”的优良传统。当时,曲周盐碱化非常严重,国内外并没有现成的理论和经验可循。农大人不崇拜任何学术权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人民学习。为了方便学习,辛德惠院士还弄了一个简陋的图书馆,全力搜集一切有用的资料。在长期扎实开展水盐调查的基础上,农大人提出了“从地下碱水入手,以‘浅井深沟’为主体、农林水并举”的综合治理方案。此方案因为背离了当时的权威观点而遭到非难,但农大人坚持理实并重,顶住压力坚持实验,最终取得了成功。
“曲周精神”是什么?是农大人“扎根基层、深入实践”的实干作风。农大人扎根曲周数十年,深入研究农业生产实践问题,科研工作硕果累累。农大从曲周走出了两位院士、两任校长,建设了一支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队伍,培养了大批基础扎实、作风过硬的高素质毕业生。可以说,农大人对 “深入实践是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有着自己切身的体会。总书记说:“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炼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是施展才华、开拓创业的广阔天地”。农大人在曲周创造的奇迹正是这个论断的生动注解。
“曲周精神”是什么?是农大人“艰苦奋斗,奉献社会”的不懈追求。刚到曲周之时,老师们水土不服、跑肚拉稀,住房“四面透风”,基本生活缺乏保障,但他们硬是以艰苦奋斗的精神扎下根来,为着人民奉献自己的所有。辛先生长期奋战在艰苦地区,积劳成疾,仍坚持不懈地忘我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1999年5月27日,辛先生在因公出差宁波途中心脏病突发,不幸去世。曲周人民哀痛万分,迎接他的骨灰并奉安在曲周实验站。每年清明节,曲周的干部群众都会自发去祭奠。如今,曲周站的新一代农大人以“辛先生的墓周围还有许多空地儿”来激励自己,继续扎根曲周,仍然把奉献社会作为自己的不懈追求。
近年来,我校坚持重视实践教学的传统,每年派学生进行农事实习,利用寒暑假奔赴各地基层、乡村开展社会实践,通过“红色1+1”帮扶农村社区发展;坚持“顶天立地”科研方针,面向社会需要立项科研课题……这些都是“曲周精神”的延伸和传承,是对“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身体力行。这是我校对师生进行理想道德教育的突出特色。
总之,“曲周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农大精神的集中体现,可以概括为“情系乡土,爱国报国;理实并重,勤奋学习;扎根基层,深入实践;艰苦奋斗,奉献社会”。这是我们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当前开展师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学校核心竞争力持续快速提高,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坚实基础和力量源泉。
今天,中国农业大学已经站在历史的崭新起点。回首百余年来的办学历程,我们充满自豪,同时也感到任重道远。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希望,积极面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种需求,弘扬以“曲周精神”为代表的光荣历史传统,关注祖国“三农”,心系社会民生,加快建设步伐,推进科学发展,为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