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大校报》

我校主办非洲农业发展国际大学校长论坛

2009-06-25     浏览(331)     (0)

非洲农业发展国际大学校长论坛在宁夏农大召开,由该校主办并与BMGF和AGRA共同协办,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校长及专家研讨非洲农业发展、农业教育、合作等问题。论坛中讨论了教育援助是解决非援助“造血”功能的方式。会议还参观了我校上庄实验站并与专家进行讨论和交流。





  本报讯 6月18日,由我校主办,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MGF)、非洲绿色革命联盟(A鄄GRA)共同协办的非洲农业发展国际大学校长论坛在我校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来自全世界16个国家、26所大学的74名代表聚集一堂,共同研讨促进非洲农业发展、推动农业教育进程、加快农业合作步伐等问题。我国教育部、农业部、外交部和商务部的有关领导,我校党委书记瞿振元、校长柯炳生以及部分农业院校的领导、专家学者参加了开幕式。
  多年来,我校一直承担着国家有关的农业援非项目。截至目前,我校与38个非洲国家有实质性交流与合作,有13个中非合作项目,并且先后派出28位专家赴非洲工作。同时,我校还承担了17个我国政府安排的技术培训项目,先后为非洲培训政府官员、专业管理和技术人员近200人;我校还接收了来自非洲21个国家的35名留学生。从2007年开始,我校与BMGF合作,BMGF资助我校工继续对非洲农业人才进行农机、种植和养殖等多方面的技术培训,开展援非合作项目。
  论坛组委会主席柯炳生在致词中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非各个领域的合作,在农业科教的合作中中国高等农业院校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农大也一直为此积极努力。他介绍了我校教育和研究的优势领域、国际合作与中非合作情况,特别介绍了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我校的有关情况。他表示,在中国政府的领导下,中国农大希望与BMGF、非洲以及世界很多高校和组织在以往友好合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合作,在农业技术和农业人力资源等方面加大对非洲国家的支持力度,帮助促进非洲农业的发展。
  BMGF全球发展计划副主席Dr.Roy Steiner在致辞中说,中国在援非合作项目,特别是在农业研究、技术、培训和教育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表示BMGF愿意与中国及全球其他国家一起努力,寻求一种更为系统而长期的方案,帮助非洲国家培养农业科技人员、建设农业流通网络、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业,解决贫困问题。
  AGRA代表Dr.Andre Bationo简要介绍了非洲农业和农业教育现状。
  论坛为期两天,与会代表认为,农业是包括非洲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基础性课题,只有通过农业高效生产,才能解决温饱问题,进而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非洲农业高等教育将在非洲农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高层次人力资源的支持。代表们还认为,教育援助是对非援助最具“造血”功能的方式,并取得了显而易见的实效。论坛中,代表们还对未来援非的模式、方法和战略等进行研讨。
  另讯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AGRA、BMGF、中国农业大学三方圆桌会议;会议结束后,代表们参观了我校上庄实验站,并就有关农业问题与我校部分专家教授进行讨论和交流。 (唐苏娜/文 崔洪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