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报》

担承社会责任 服务地方发展

——山东大学推动富民兴鲁工作纪实

作者:王巍    
2009-07-01     浏览(367)     (0)

  自2000 年7 月以来,山东大学以服务区域经济 社会发展为己任,倡导“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求 发展”的工作理念,提出并实施《山东大学服务山东 行动方案》,积极推动校地、校企合作,取得了明显 成效。近日,山东省总工会授予山东大学“山东省富 民兴鲁劳动奖状(五一劳动奖状)”。
  启动行动方案,搭建学校与政府合作交流平台2004 年,在校党委和行政的统一领导下,山东 大学成立了学校服务地方工作的专门的具体办事 机构———国内合作办公室,作为负责学校服务地方 工作的归口联络和日常协调、督查工作。学校以“担 承社会责任,服务地方发展”为理念,统筹规划,建 立稳定的合作机制,面向社会进行多方面、多层次 的交流与合作,拓展产学研合作领域,推进地方合 作网络建设,建立与地 方各级政府机构的交流 与合作关系。同时,学校 把人才培养与开拓合作 领域结合起来,充分利 用我校教育资源优势和 丰富的校友资源,把服 务地方与地方合作深入 到各个领域。
  2007 年8 月,山东 大学与威海市政府成立 了产学研合作领导小 组,双方签署了“威海市 人民政府 山东大学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协议”,共 签定40 项合作协议。其中,校地合作协议4 项,共 建技术中心或基地合作协议3 项,技术转让合同协 议2 项,项目合作开发协议31 项。自此,威海市与 山大全面结成产学研战略联盟,开创了威海市与山 东大学合作的新局面。
  我校有重点的选择部分地市厅局开展全方位 合作,合作范围基本覆盖山东省的“一体两翼”。迄 今为止,山大已与济南、威海、临沂、淄博、济宁、日 照等地级市,文登、荣成、邹平等县级市建立了全面 校地合作关系,建立了完善的合作机制,实现了长 期、高效、共赢的合作。
  2005 年3 月,我校又与山东省环境保护局在长 期合作的基础上签署协议,在科研领域、标准建设、 清洁生产、人才培养、生态省建设、筹建重点实验 室、基地合作等方面进行更大范围地合作,更好地 推进山东环保事业的发展。如:环境标准的建设体 系、环保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环保市场开发、循环经 济推广、环保产业规范等。
  2007 年3 月,山大与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签 署校局合作协议,同时一并签署首批共建的“食品 安全评价实验室”、“特种设备失效与预警技术实验 室”、“山东省电光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实验室”的 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在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与 资源共享、科学研究、政策法规宣传、决策咨询服务 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双方从原来的好伙伴、好邻 居,发展到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
  在与省环保局、省卫生厅、省教育厅、省质量技 术监督局合作的基础上,我校继续加强了与省国税 局、省地税局、省科技厅的联系合作。至今,学校与政 府部门、地市共建了10 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依托 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工 作,取得重大成效。
  加强校企合作,融入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2003 年8 月,山东大学与潍柴动力签订《潍柴 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大学合作协议书》,2008 年 6 月签署二期合作协议,双方高层互访频繁,在人才 培养、人才引进、科研合作、学术交流等方面展开了 全面而深入的合作,科研合作经费逾千万元。2006 年度,共同与第三方申报的“潍柴重型商用车 CNG 发动机产品开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现 代交通技术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课 题通过审查,实现了山东大学内燃机专业国家“863 计划”零的突破。在与潍柴动力的合作过程中,完成 了“6160 柴油机强化机型结构强度分析与方案设 计”等一批与企业技术发展有密切相关的合作项目, 山大对企业技术进步、技术升级与改造做出了突出 贡献。
  几年来,山东大学先后与潍柴动力、海信集 团、兖矿集团、新汶矿业集团、省烟草专卖局(公 司)、山东高速公路集团、齐鲁证券、鲁南制药、瑞 阳制药、格力电器等20 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全面 合作关系,在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共建研究平台、 共同承担重大课题、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 实现了产学研全方面战略合作,在人才培养、科研 项目研发、学术交流、信息共享等方面取得了累累 硕果。
  2004 年8 月,学校与海信集团联合成立山东大 学海信研究院。山大海信研究院针对企业发展需求, 开展行业领域内关键性、前瞻共性技术的研发。数字 多媒体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初审通过;2008 年12 月, 由山东大学与海信集团联合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 技支撑计划项目“绿色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课题 “快速热循环绿色注塑成型新技术及其成套工艺与 装备研究开发”顺利完成,海信集团已经建立了国内 仅有的绿色注塑示范基地并实现了产业化,在6 个 系列18 种电视机前壳150 多万件产品上采用这项 技术成果,直接创造产值3 亿多元。
  我校与胜利油田共建山东大学油田胶体化学教 育部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开发的电容胶钻井液,在 全国油田系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取得了重大 的经济效益,仅1000 口实验油井的直接经济效益就 达1.4 亿元。
  同时,学校还与胜利油田共建了油田化学实验 室、与鲁南制药共建了山大鲁南天然药物研究院、与 山东高速集团公司共建了山东大学高速集团工程技 术中心、与齐鲁证券有限公司共建了山东大学齐鲁 证券金融研究院等20 余个校企合作平台。
  自2008 年1 月,山大与兖矿集团签署校地产学 研合作协议,双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咨询服务 等方面已经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与交流。为进一 步加强学校与兖矿及济宁市的全面合作,2009 年5 月,山东大学校长徐显 明亲自率团访问兖矿集 团,双方签署了共建“鲁 南工程技术研究院”、 “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 技园济宁分园”协议,山 大与兖矿集团的合作进 一步深化,建立了更加 稳固、紧密的合作关系。 面向农村需求,促进校 农合作项目的广泛开展针对农村建设和农 民的需求,山大与农村 政府和企业合作,在秸秆气化、小麦育种、太阳能技 术、绿色农药等方面开展广泛的项目合作,研发一些 重大攻关技术项目。
  以机械学院董玉平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秸秆 气化项目”正在全国推广和转化,年科研经费达千万 元,市场占有率达70% 以上,已成为在全国较有影响 的项目。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纤维 素降解研究有40 余年的历史,纤维素酶已实现产业 化,与山东龙力集团共同研制开发玉米芯燃料乙醇 技术已经成熟。国内外第一条以玉米芯废渣为原料 的纤维乙醇示范生产线建成,其产值达6 千万元以 上,消耗玉米芯5 万吨。中国每年至少可产生4 千万 吨玉米芯,即使仅10% 用于生产燃料乙醇,年产值就 将高达48 亿元。这些高新技术成果和关键技术实现 了产业化或在经济建设中得到推广应用,在解决农 村就业、降低环境污染和减缓能源紧张等方面产生 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省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发挥决策咨询优势,组织编制新农村建设 规划。2005 年6 月,世界旅游组织项目专家一行14 人前来费县进行实地考察,帮助费县编制《山东省费 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费县蒙山自然保护区、 大青山红色旅游区详细规划》,该规划顺利地通过了 评审。
  同时,学校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畅通运作渠道, 积极引导山大毕业生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 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