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 - 《南华大学报》
调研报告选登
用科学发展观破解制约学院发展的难题
核科学技术学院教学科研人才缺乏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核科学技术学院党委
核科学技术学院党委积极组织全院师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正确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内涵,通过专题调研及组织开展师生座谈,深入分析了学院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对影响学院发展的教学科研人才缺乏的问题作了详细而深入的分析及破解。
作为学校具有特色专业的学院,核科学技术学院喜迎我国大力发展核电的春天,连续三年来加大本科人才培养规模,拓宽办学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扩招进一步加剧了学院师资缺乏的程度。近年来,学院学生人数和专业激增,本科生规模急速扩大,由2007年在校生767人上升到2009年在校生1558人。专业由原来的核工程与核技术大专业划分为核技术、核工程与核技术、反应堆工程、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五个本科专业。目前,学院学生老师比例约为45:1,师生比的悬殊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科学研究难以实现新突破。核类人才的社会需求猛增也给学院发展带来新的压力,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求学人员增多是对学院人才培养的又一考验。与此同时,同类专业院校,甚至一些名牌、重点高校带来的横向竞争压力对学院的长远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给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学院要坚守好核教育阵地,为国防科技事业、核工业、环保事业发展培育高素质人才,必须抓好队伍建设,打造核类专业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此,学院计划从以下四项工作入手:
1、做好师资引进工作。学院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加大师资引进力度,多方位全面引进人才,计划每年引进专业教学科研人才5人左右。力争在“十二五”计划内,学院师生比例基本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标准。
2、支持中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学院将进一步加大对现有师资人才的培养力度,继续选派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内外的知名高校和研究院(所)开展科研合作与进修提高。同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为现有教师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鼓励广大中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3、聘请相关核类专家进行短期教学及科研指导工作。为了缓解当前学院编制紧张、专业教师缺乏的情况,学院将进一步增强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日本名古屋大学、香港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大亚湾核电站等知名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交流,聘请著名的专家学者到学院开展短期的教学、科研工作。
4、全面启动“院士工程”。积极做好特聘核专业院士工作,发挥院士在学科建设与科研科技开发方面的指导作用,引领学院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向国家级目标冲刺。高度重视、积极做好教育部及湖南省教育厅实施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及“芙蓉学者”岗位的落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