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铁道大学 - 《石家庄铁道大学报》
以学生为本 做好学生工作
机械工程分院辅导员 杨 峰
辅导员作为学生教育管理最直接组织者,如何把“以学生为本”
的理念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针对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如何才能做到在组织开展各项工作,时时刻刻以学生为重,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本人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夯实教育引导基础“宜未雨绸缪,勿临渴掘井。”
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和各种思想的激荡,大学生的个性越来越张扬,思想也趋于多样化,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也变得微妙,对我们的工作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要坚持每日走到学生宿舍中、走到教室中、走到学生的各种活动中,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学生中的问题,同时加强与任课教师的联系,及时作出应对措施并抓紧落实。在交流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个体咨询,通过细致的谈心使学生打开心扉,从而真正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较好地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为下一步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学生利益,做好班级稳定工作高校的稳定工作一直是各项工作的前提。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国家加强了对高校大学生的各项资助力度。如何有效的落实这些资助成为工作中的新挑战。在这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坚持了解实情、全员参与、加强监督、全程教育、注重跟踪的工作思路。具体思路就是在贫困生的认定、资助学生评选等学生关注较多的环节加强重点工作。实施方案采取“一查,二问,三分析”的方法,即:通过查档案;咨询班委与同学;分析学生家庭情况、现实表现和学习成绩,做到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然后对学生进行政策和要求的教育说明,使学生了解相关流程并准备材料。通过成立由班委和宿舍代表组成的班级评议小组,做到信息了解和传达的及时全面以及对相关资料评审的公平、公正、公开。这样既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参与意识,也有效避免出现辅导员“一言堂”的现象。还要严格把握后期跟踪,确保各项资助按照评选结果发放到需要的学生手中,避免出现资金挪用的现象。在评选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和自律教育,使班级中形成诚实守信、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促进班级良性健康发展。
三、强化科学管理意识,促进学生良性发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学生日常教育过程中,辅导员应积极参加学习和培训,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以应对新时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问题。在工作中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注重班级学生干部的培养。现在辅导员大多带二三百人,事务性工作繁重,而班干部的科学培养和合理运用可以为我们的工作减轻压力,有时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干部分散在各个宿舍,通过他们可以更好地全面了解学生当中的思想动态,通过对学生班干部的培养和锻炼,往往使工作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搭建了培养班干部综合素质的平台。
2、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的养成教育。要经常告诫学生大学四年要学会两方面知识:求知、做人。因为大学生毕业后要走向社会,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的加强就尤为重要。在日常的教育中,要有意识的加强学生这方面的锻炼,强化育人理念,多监督引导,在班级各项评选中吸收学生共同协商决策,加强工作的透明度,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3、思想教育针对性地分阶段开展。学生大学四年所面临的困惑和问题也各有不同。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注重换位思考,多从学生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活动。在工作中,我摸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大体内容是:大一进行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和班风学风建设;大二重点开展诚信意识教育和今后未来展望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大三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科技活动,开拓视野,培养协助精神;大四则是重点强化文明教育和沟通协作能力的培养。通过系统培养使学生能够真正在大学树立起“优秀是一种习惯”的思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