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酒花前欲问君,世间何计可留春。”也许每个人都不辍地渴求着青春的意义,而茫然踟蹰于光怪陆离、灯红酒绿的社会百态之中。在抽象枯燥的专业学习中,他苦中作乐、夕惕若厉,专业排名第一;在社团、学生会等工作中,他妥善处理了多重身份的矛盾,卓有成效地开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一个成熟稳健的小 “学者”,一个开朗热忱的大男孩。他拼搏经营着自己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大学生活———在勤奋与踏实中成长,在荣誉与收获中成熟。他就是2008年吉林大学十佳大学生、数学学院2005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生周珍楠。
梦开始的地方
离开了孔孟之乡山东济宁的老家,离开了呵护自己18年的父母,周珍楠怀揣梦想,踏上征程,一路向北,来到了吉林大学——梦开始的地方。
全新的生活环境是周珍楠来到吉大的第一个挑战,也是第一个惊喜。渐渐熟悉了吉大,适应了东北生活的他,很快爱上了吉大这片沃土,这个 “闯关东”的山东小汉坦诚地说, “这里给人很多机会、很多新鲜事物,也能给人一个钻研奋斗的平台。”
岁月如水,转眼间近 4年的时光已经在不经意间悄悄流过。吉大对于他来说,早已像家一样再熟悉不过。近4年的学习生活,他努力探索着、奋斗着。虽遇象牙塔中的磕磕绊绊,却也让他从幼稚走向成熟。时而繁华时而落寞的奋斗生活凝炼出了一句体味:勤思考、乐实践,完善自我,服务他人,这才是大学生活的主旋律。而他,也在为此一直行走在路途上。
努力踏实 成就自我
原北大校长许智宏有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非有大师之谓也、有大学生之谓也”。到底何为孟子所云“聚英才而教之”,他满怀憧憬与希冀进入大学,而且不久之后,便被这里精妙深奥的高等课程、充沛富足的学习资源以及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所震撼。入学伊始,他就绷紧了钻研拼搏的神经,不甘心做一个后知后觉者。在大学第一学期的3门主干课程中,他取得了一门 100分、两门99分的优异成绩。
作为一个赢在起跑线上的人,他也在不断地尝试更多的可能性。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入学不久他也盲目地加入了各种社团,不过经历了很多的快乐与失望之后,在不断的自我审视和反省后,他寻找了自己在团队中合理的定位,毅然坚持了很多对自己真正有意义的学生工作。但是,专业课程的学习仍然是他生活的最高标准,所以有时候不得不晚上10点忙完工作,再学习到熄灯为止。也就是经历了如此磨练,他学会了统筹安排,保持办事的高效率。他善于安排时间,劳逸结合,并且他学会欣赏学习工作的内容,发现其中之美,使得工作学习有热情有干劲。另外,在保持已有成绩的同时,周珍楠没有满足于本专业学习的局限,大一入学伊始,他就开始辅修了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以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并以平均分超过90分的优秀成绩通过了所有考试,同时完成了国家英语资格认证和毕业论文答辩。
面对着大学成才之路的多种可能———数学、经济、英语,团队工作———周珍楠也曾犹豫究竟哪一面才是最真的自己。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周珍楠感叹说, “有幸受到马富明教授的教诲,是我大学期间最幸运的事”。周珍楠在大二期间对自己重新定位,在不放弃学生工作对自己的生存能力历练的同时,要踏实的做一名研究型人才,并从此种下了留学远洋的 “美国梦”。他渐渐感受到了自己的进一步成长,也养成了一些如无论节假日每天7点自然醒来的不可思议的习惯。他3年主干课程平均94.375分,专业排名第一,并以优异的成绩一次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取得了四六级口语A等成绩,TOEFL、GRE成绩优异,已被誉为公立常青藤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
对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深厚的理论知识是基础,科研实践能力是关键。在这一方面,周珍楠更是展现出了其勇于创新、善于实践的一面。他始终满腔热忱地寻求探索着数学理论在学科交叉领域和自然、社会科学热点问题上的实践应用。一方面,他在利用数学模型分析现实问题上颇有建树,集中表现在他作为队长率领建模小组多次参加国内国际各种数学建模竞赛,并且收获颇丰。曾获得2007年和2008年吉林大学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008年美国数学建模竞赛国际二等奖,2008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吉林赛区第2名,已获吉林省赛区一等奖,国家二等奖;另外,他参与了一项国家级经济、生物数学模型科研项目。另一方面,周珍楠始终尝试着用其独到的学术洞察力探索在与其学科相关的交叉领域上的创新性实践,为此,他经常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并与老师讨论跨专业的交叉学术问题,其独立撰写的论文 《两种标准下一类平面动力系统极限环的数值计算》将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
挥洒激情 完善自我
大学是准社会。在这个准社会中,只有通过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才能在将来踏上社会的时候,顺应社会的步伐和节奏。
在工作方面,周珍楠也是一名具有卓越专业素养的领导者。他曾担任校团委大学生科技协会副主席兼外联部部长、数学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心绪手语协会外联部部长,组织开展了多项校级、学院级和跨学院的学生活动。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活动正是他和数学学院其他学生干部策划组织的已经连续进行两年的和松花江镇中心小学的“手拉手献爱心”活动,他回忆说: “我们捐钱捐物,采购了很多急需的教学设施,还在那个贫困的小学设立了吉林大学数学学院教育基地。最难忘的就是和那些小孩子们一起开主题班会,能够用自己20多年的人生经验激励他们用教育改变命运,让我深刻感觉到我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而且我为自己能够引领广大同学共同在做这件事情而自豪!”
不仅在学校内的各社团中表现突出,他在社会上的学生团体中也总能展现出领导者的气质与才干。在2008年的三星全国大学生夏令营中,周珍楠主动请缨,担任了吉林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代表队的队长,率领全组成员表现活跃,让全国各顶级高校的精英学子领略吉大人的不凡风采。
机遇的大门永远只向有准备的人敞开,他的工作仍在继续。他坚信,人只有不断地超越自我,才能不断前进。这个过程,艰辛、忙碌,却又快乐!
梦想还在继续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这些珍贵而精彩的日子里,他有努力,也有收获。当记者问道在大学生活中他收获了什么?他的回答简洁而真实: “一方面是能力,包括学习、工作、生活等层面的;另一方面是心态,知道了如何面对困难、挑战抑或未知;还有一方面是,经历了这么多事,也让我更清楚地认识了自己,知道了自己的性情和极限。”。现在的周珍楠正在中国航天集团的空气动力研究所实习,并且他很自豪地告诉记者,今年7月他将前往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攻读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