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大校报》

在奥运圣火珠峰传递登山队的日子里(10)

苏子霞

作者:苏子霞    
2009-06-10     浏览(323)     (0)

本文描述了作者回到北京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经历,并入选了北京奥运火炬珠峰传递登山队进行集训。在学校的支持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作者顺利完成了论文答辩并准备参加集训。文章强调了作者在集训中与队友们一起努力和训练基地的老队员们的认真和刻苦精神。


  我是唯一的汉族和在校女生
2007年5月19日,我回到北京。一踏进农大的校门,我就感到特别的亲切和温暖,学校领导、峰云社社友,还有很多同学都早早地在等着欢迎我归来呢!瞿书记、陈校长、秦书记,他们一一和我握手,夸赞和鼓励我。
  我这次回学校是为了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看到社友兼同学曾建杨,我急忙问:“什么时候答辩?”他说:“六月,我也还在准备着”。显然,他是不想让我着急,但我还是挺紧张的,暗暗想抓紧时间努力,应该能行的!
  回到学校后,我就一头扎到了毕业论文里面,一时间,集训和攀登珠峰的事连想一下的机会都没有了。由于很长一段时间不在课堂学习,特别是从高海拔地区回到平原,大脑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说实话,冷不丁地拿起书本,我一下子很难进入状态。这时,总有同学主动帮助我补习功课;看到我心情不好、情绪不高的时候,也总有同学安慰和鼓励我。
  记得有一次参加考试,也许是太累了,我竟然在考场上呼呼大睡起来。监考老师,也是我的班主任栾玲老师来到我身边,轻轻碰了碰我说:“子霞醒醒,时间已经不多了”。我睁开眼睛,半天才意识到自己是在考场上,一着急竟然放声大哭起来。这时,栾玲老师一边抚摸着我的后背,一边安慰我说:“子霞不哭,还来得及,赶紧答题吧!”写到这里,我的泪水又涌了出来。因为我一直有一个担心,就是同学和老师会认为我是一个学习上不努力的人,而栾老师让我感到了理解,那种感觉真是特别的好,特别的温暖。相信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个场景和这种感觉。还有,为了我能够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米增渝老师一次又一次地指导我,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论文答辩一通过,家里人就不停地给我打电话,我已经有一年四个多月没有回家了,我知道爸爸妈妈已想念我很久了。
  回到家里,我主要是探望亲人。大家对我的经历感到新鲜和好奇,都夸我是个了不起的丫头。正在我整天吃着妈妈做的可口饭菜,享受着再也不用不停地跑步的幸福时光的时候,登山队的领导通知我入选了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珠峰传递登山队,并要求我在8月底回到北京,等候参加集训。后来的一些采访中,经常有人问我这个时候的是不是感到很意外、心情是不是特别激动等问题。实际上,当时我特别的平静,因为我一直觉得我的状态特别好,肯定能够入选。
  9月24日,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珠峰登山队聚集在怀柔国家登山训练基地开始集训。训练项目基本和以前一样,只是登山队人员组成有了比较大的变动,原来的18个在校大学生只剩下了9个人,其他20多个队员都是西藏登山学校和西藏登山队的了。这回倒是有三个女队员,但其他两个都是藏族,而且都是职业登山队员,唯有我是汉族和在校女生。
  我和吉吉老师同住一个房间。她来自西藏登山队,因为是一名老登山家,我尊称她为吉吉老师。吉吉老师很健谈,也很好相处。她跑步特别快,比一些男队员还要快呢,每次训练、无论什么项目都练得很刻苦,很让我敬佩。
  训练基地里的老队员都40多岁了,但他们和我们年轻队员一起训练丝毫都不落后,甚至比我们更加认真和刻苦,常常让我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