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日前,中科院院士、南昌大学名誉校长、清华大学教授、我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潘际銮莅临学校,不辞高龄辛劳,分别于11月17、18日下午为师生连做两声学术报告,畅谈大学本科教育,校领导和近2000名师生聆听了报告。
报告之前,潘际銮院士畅谈了他对家乡--九江的怀念之情。他以李白的两首咏庐山诗《登庐山五老峰》和《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开篇,以切身体会、图文并茂地回顾了他在家乡九江度过的美好童年。他说,“九江集庐山、长江、鄱阳湖于一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九江是一座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也是一座风光秀美富有活力的城市”,潘院士表示:他愿做一座桥,为家乡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在“谈大学本科教育”报告中,潘院士从“本科教育的任务是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大学要给学生充分自由的治学空间”、“德育是教育的关键”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潘院士指出:大学本科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阶段,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基础。只有打好基础的学生,今后才可能在这个基础上前进,创造新理论和技术,没有这些基础就不可能创新。
潘院士说,大学要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能力,即自学能力、实践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这四个能力中,大学本科要以培养自学能力为重点。在大学中掌握了自学能力就能够终生不断前进,否则,大学阶段过去就会停滞不前。培养自学能力,关键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目的除了介绍最基本的理论外,最主要的就是引导学生自学。因此,教师要高屋建瓴,介绍学科的范围和发展情况,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书本知识。所以学生要以图书馆为家,以书本为师。
潘院士认为,大学阶段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治学空间,大学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把各类人都能培养成才,挖掘他们的聪明才智,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给大学生充分的自由治学空间,使他们在大学里能够自由治学,按照自己的能力、特长,向自己理想的目标前进。
潘院士指出,大学应该要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在大学里必须创造一个自由的活动空间,很宽松的学术环境,才能使人才辈出,学术兴旺。
报告会上,潘院士还结合自己在南昌大学任校长时的工作体会指出,德育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大学阶段是青年成长时期,在掌握知识能力的同时,必须学会为人。大学教育的灵魂就是要对青年在大学阶段进行德育,使他们学会为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人类、自然所做的贡献。青年人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崇高的理想,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正确坚定的政治方向;要有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他希望同学们以贡献为目的,淡泊名利。
潘院士的报告深入浅出、风趣幽默,现场师生踊跃提问,院士对大家的问题都一一详尽地做了解答。会后,与会者对潘院士的精彩报告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陈绵水书记作了总结发言。他说,潘院士从三个方面讲解了大学本科教育,实际是讲教育我们如何办大学,如何抓好学风、教风和校风建设,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及教育他们如何做人,希望今天的内容对同志们有所启迪、有所帮助。陈书记还对同学们的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和说明。(伍言/文 志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