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为提高教学质量,使教育教学模式更加适应市场需求,7月2日下午,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召开座谈会,就特色办学问题进行研讨。院长郁章玉、副院长刘从连、人事处处长孙明贵及外事办、招生就业处有关人员出席。
当前,国内外IT业发展迅速,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但国内高等教育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开设课程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一般都需要先培训后上岗。市场的繁荣需要人才,市场人才的培养呼唤特色教育。
为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和竞争力,实现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无缝链接,走出一条特色办学的路子。最近,我校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郭效金书记随学校考察团考察了新加坡创新计算机学院,学习他们先进的办学经验、科学的课程体系、优化的课程结构和现代化的实验管理手段,获得了他们实用的具有超前性的实训教材;该系还派出骨干教师同菏泽市经贸委的领导一同参展大连软件交易会,了解IT业的最新信息;选派班主任和四名学生代表到北京IT业教育培训机构———中关村IT企业实地考察从业情况,以转变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念,开阔就业思路,拓宽就业渠道。
座谈会上,郭效金代表赴新加坡考察团、张洪波老师代表赴大连考察组、邓文莲老师和学生李洋代表赴北京考察组介绍了情况,汇报了考察收获。副主任黄先珍谈了本专业的办学经验、当前困惑、发展对策;副书记王奉民提出培养“双师型”人才;副主任程英谈了考研与就业的关系;于际江老师就教师知识更新谈了培训建议,针对学生就业提出办技能班、实验班、面向全校开第二专业等等。
郁章玉院长对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举办研讨会探索特色办学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能够经常举办类似的讨论会、研讨会,并要求他们成立研究小组或课题组进行深入研究。他说,学校对教育教学改革一贯是支持的。改革是一定要进行的。如何改?由各教学单位根据实际具体研究。对于改革,需要注意的是:一要有前瞻性。要有预见性,不仅要紧跟社会发展形势,还要预测社会发展趋势并提前自我更新;不能总跟在别人的后边,要拿出自己的特色,;二要有开放性。要注意向强校学习,只有学习他人的经验、学到他人的长处才能超越他人;三要有积极性。要主动改革、加快改革,要清楚地认识到改革不仅是社会发展、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学校、每一个教学系、每一个专业发展的需要,学校会对教学改革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四要有适应性。要从区情、校情、系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符合自身特点,具有可操作性。
会后,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对本专科学生提出了3(2)+1的近期培养模式:根据市场人才的需求,对绝大部分就业型学生,用3/4(2/3)的学制时间打牢专业理论的基础。同时与IT教育培训机构和著名IT企业合作,用1/4(1/3)的学制时间进行课程置换,实施多方向、多形式的技能训练,做到零距离培养。(郭效金 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