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们学校有这么一个系,近5年来,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30余篇被SCI、EI收录;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优秀科研成果奖6项;连续5年获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目前承担省级、校级科研立项课题7项。学校现有省级教学名师2人,该系有其一;学校选出10名学科带头人,该系占其二。2006年,“理论物理”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同年该系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这个系就是物理系。
物理系有这么一位教师。身担系内重要职务,但自04年以来,即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1篇,获省、厅级科研奖励4项,校级科研奖励4项,其中一等奖两项,两项二等奖,2006年被评为学校学科带头人。———这位老师就是物理系主任李洪奇教授。
责任,是他人生的要义李老师1963年出生在菏泽城东郊区的一个农村家庭,1981年,考入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系。大学时代的李老师就出类拔萃,专业课成绩门门优秀,任过班长、系学生会主席。85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毕业生,这意味着他获得了在留校、去大城市等毕业分配方案中挑选志愿的资格,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回到菏泽。问及原因,他的回答非常简单:一是家庭需要,二是自己是菏泽人。
李老师在菏泽学院工作已有23个年头,热情、平和、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贯穿他工作和生活的始终。作为系主任,李老师非常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物理系的几位教授虽都已没有了职称评审之忧,但每年仍是成果不断,而且档次越来越高。他说办好物理系是他最大的愿望,物理系的工作做好了,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停滞不前了,自己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位经常被锁在教学楼里的教授由于李老师平时系里工作很忙,所以他的科研工作大都在晚上进行,对他来说,工作到深夜已成为一种习惯。由于忘我的工作,李老师几乎每次都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学楼的人,被锁在楼里是常事。
李老师是一个理性、缜密,有科研热情的人。当我们一谈及科研,李老师的脸上就立即散发出光彩,眼睛里充满着睿智和激情。他说搞科研绝不能投机取巧,第一,学术思想要活跃。要始终紧跟相关领域的前沿动态,多看、多想、多交流,才有可能激发灵感,产生新思想,找到新课题。李老师常说:“人家没有的,咱要有;人家有的,咱要精,凡事要赶在别人前面,超前意识、创新意识至关重要。”第二,基本功要扎实。特别是做物理理论研究,不仅需要好的物理基础,还需要好的数学基础。这就要求我们,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板凳,埋头钻研,下真功夫,坚持不懈才能出成果。第三是不保守、善交流。这样既少走了弯路,又能促进一个团队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
李主任注重学术团队的建设。他说,搞科研不仅仅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事,要调动团队的力量。对新来的年轻教师,物理系实行导师制,安排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深的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结成对子,一对一跟踪指导,以尽快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系里45岁以下的教师几乎人人有课题做,这就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整个团队的科研积极性。在谈话中,我们还了解到,下学期,他准备就当今量子光学领域最新进展,在研究生教师中举办讲座。
在与李老师的交流中,让人感触最深的就是他的敬业,正是他那种细致踏实的作风,刻苦钻研的精神,废寝忘食的工作热情使他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绩,带领着整个团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走在了科研的第一线。
听他讲课,是种享受“避免学生逃课的方式有几种,而我是通过深入研究所授课程的知识结构,充分展示课程的内在美来吸引学生,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又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李老师这样说。
李老师能把艰涩难懂的物理知识讲活,学生上他的课是一种享受,不来上课感到是一种损失。系上届学生会主席于文健说,“李老师讲课时声音洪亮,非常有激情,而且特别有条理、有意思,同学们都觉得李老师在讲台上非常有魅力。”讲课讲到这种境界是一种艺术,这得益于二十多年来的辛苦探究。在李老师的办公桌上有很多书籍,有物理的、电子方面的,还有数学方面的,李老师说,各门课程都是相通的,多看才能多知。
喜欢跟学生在一起李老师曾做过四年的辅导员。“和学生一起摸爬滚打的四年,现在想想仍觉得充实快乐,回味无穷”,“这是我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一段岁月”,他这样说。
李老师任辅导员期间,跟学生打的一片火热,学生工作开展得生机勃勃。97-99年,物理系曾夺得校运会三连冠,而当时物理系是学生总数相对较少的系之一。98年到现在,李老师已做了九年的系主任,工作异常繁忙,但他始终把学生工作放在心上,甚至连学生的迟到情况都要亲自过问。李老师说:“好的习惯是慢慢培养起来的,拖拖拉拉,懒懒散散,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散漫的生活习惯,这会影响人的一生。”
他注重培养学生干部,时时提醒他们不忘学习,务必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这也是李老师二十多年来取得如此成绩的原因吧。
平淡雅致的生活李老师虽然整天忙于工作,生活却不失情调。正如一个老师所说,他的思维是理性的,他的生活是规律的。
他有雷打不动的早晚散步习惯,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到校园散步,顺便看看学生出操,这是他做辅导员时养成的习惯,晚饭后也必定围着校园转上三圈,然后到办公室去工作。李老师的办公室,简单朴素,除了大量的科研资料,最显眼的就是一盆吊兰花,就像李老师的人格品质一样高风亮节,散发着阵阵幽香。他对物质生活要求很低,追求一种平淡、简朴、雅致的生活。
当问及李老师的人生格言时,他说这个没有好好想过,能够实实在在做人,扎扎实实做事,把事情做好就行了。一句简单的话,一种简单的生活,却彰显了李老师的内涵和人格。(仲跻冲 郑小敏 段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