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石油大学 - 《东北石油大学报》
将自己的一片丹心捧献给学生
———记化学化工学院学生辅导员苑丹丹
苑丹丹,花儿一样的名字,花儿一样的年华。她每天都面对着花儿一般灿烂的群体,从事着花儿一般美好的事业。所以,自从黑龙江大学毕业来我校,她一直认真负责,勤奋工作。一晃儿,她做辅导员已有5年多的时间了。这期间,她担任过毕业生辅导员、新生辅导员、团委书记、大学生党支部书记等职务。因为有了这些切身经历,有了她和同志们的发奋努力,她本人、她所在的集体、她的学生们才会一次次取得可喜的成绩,一次次获得表彰奖励。
苑丹丹刚参加工作就做了学生辅导员。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中,她注重把思想政治教育做细、做深,做到广大学生的心坎儿上。她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针对大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为了准确掌握每一名学生的思想、学习和家庭情况,她一遍遍翻看学籍卡,一次次深入到学生寝室,一个个与学生谈心,晚上常常到10点多钟才回宿舍休息。在她的日程表里,往往没有星期礼拜和节假日。她注重班集体的学风建设,为了减少学生的逃课率,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寒冬,她总是要到课堂上向任课教师了解学生到课情况。针对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她通过开展学习“一帮一”等活动,引导学生把精力用在学习上,浓厚了学习氛围。化工05-1班的一名学生进入大学后,抱着“松口气”的思想,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期末考试时有4门功课不及格,智育成绩排在全专业的后面。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苑丹丹就多次找这名学生,耐心细致地做她的思想工作,让她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掌握大学课程的学习方法。经过帮助和努力,这名学生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各科考试顺利通过。苑丹丹用关心、耐心和爱心深深地打动了这名学生,之后的日子里,这名学生和她成了生活上的好朋友。为了表达感激之情,这名学生亲手织了一条白色围巾送给她。
在大学生群体中,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的学生占有一定的比例,仅在苑丹丹所带的2005级学生中,特困生就有50多人,办理助学贷款的有30多人。因此,切实做好贫困生工作尤为重要。苑丹丹为了细致、公正地做好贫困生工作,将学校、社会、国家的关怀和温暖及时送到每一名贫困生的手上,缓解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她力求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每一名贫困生、特别是特困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思想情绪状况以及学习生活状况。有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非常困难,总占用学习时间去校外做家教,平时也郁郁寡欢。一个学期下来,这名学生的成绩一落千丈。苑丹丹了解到情况后,主动找到这名学生,和他讲,学生的首要任务是搞好学习,并为他算了一笔经济账:如果学习成绩好,光是获得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就可以支付起平时的花销。同时,苑丹丹为这名学生申请办理了助学贷款,申请了国家助学金。在苑丹丹的引导和帮助下,这名学生终于找回了自信,变得乐观起来。上学期,他还获得了二等奖学金。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苑丹丹就是这样,从不放弃每一名学生,想方设法地引导和鼓励贫困生摆脱贫困的束缚,端正对贫困的态度,积极的投入生活当中。
不论是做共青团工作还是做学生党建工作,苑丹丹都坚持原则,严细认真,在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超前意识。在担任化学化工学院团委书记期间,她围绕理想信念、基础文明、心理健康、学风养成、安全防范、就业指导等方面内容,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赢得了全校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她也因此曾多次接受大庆一些媒体的采访。自从担任化学化工学院大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以来,她紧密结合学生思想实际,聘请有关领导和教师为学生上党课,进行理论上和思想上的指导教育,使学生在科学文化素质提升的同时,保证在思想政治素养上的同步提高。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她坚持严把党员发展入口,严格考察发展对象,严格按照党员发展规范,履行各项程序组织发展,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从而确保了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在工作中,她务实进取,言传身教,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带出了一支高效精干的学生党员队伍。化学化工学院大学生第一、二党支部开展的“党员争做五个一标兵”基层党组织创新立项活动,开创了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在2008年“七·一”表彰会上,她得到了学校党委的表彰奖励,该院大学生党支部也多次获得“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苑丹丹始终将其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这句至理名言的激励下,她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默默地耕耘着,把全部的爱捧献给了她的学生们,把美好的青春年华融进了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