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硅化木 57 级校友赠
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物质结构状态及其变化和 成因的学科,是地质学的基本学科之一。构造地质学与 地质学相关学科有机融合,进而产生新的地球科学观, 成为地质学的引领学科,其学科发展往往带动地质学 乃至整个地球科学的发展。如19 世纪至20 世纪的槽 台学说引领地质科学走过100 多年的历史,而20 世纪 60 年代板块构造学说的创立,引发了地球科学的深刻 革命。目前,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和应用日新月异,地 质科学已经获得大量的新发现,积累了大量的新资料,面临着一场新的变 革,而构造地质学在这场变革中无疑将发挥关键作用。
构造地质学是我国最早的理科专业之一,曾在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工作 或学习过的58 位两院院士 中,有31 位是构造地质学 家,其中李四光、黄汲清、王 鸿祯等为我国地质事业做出 了杰出贡献,成为令人仰慕 的一代地质学大师。
在原构造地质学专业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大陆动力学 与资源工程研究所,是国家 理科培养基地,现有构造地 质学、灾害与环境地质学、资 源工程地质学、岩石物理学、 信息地质学等学科方向。其 中构造地质学是全国重点学科,该学科现已经形成以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学 术带头人、以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教学科研队伍,目前有中 国科学院院士1 人,教授(博士生导师)9 人,副教授4 人,讲师1 人。
科研方面,构造地质学科在造山带与地壳演化、前寒武纪构造、构造变 形机制与运动学等方面的研究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 并与众多世界著名大学保持密切合作关系,人员互访频繁。近5 年来,在 SCIENCE、 GEOLOGY、 JGR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 SCI收录论文百余 篇,发表国内核心期刊论文和专著300 余篇(部),获得省部级奖励17 项,承 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4 次。仅2008 年,总共承担以国家“973 项目”、“863 项 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主的科研项目35 项,研究经费近2000 万元 人民币;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 余篇,包括 SCI论文22 篇,并有3 项成果获奖。
教学方面,构造地质学科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主导,遵循以科研促教育、 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方针,共开设本科及研究生课程38 门,2008 年内获得教 学奖励6 项;学科内设有博士、硕士学位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并已培养出全 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和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