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盐城师范学院 - 盐城师范学院报

汪洵: 在音乐育人的道路上微笑前行

作者:音乐学院党总支    
2017-02-15     浏览(467)     (0)

音乐教师汪洵通过丰富生动的乐理与视唱练耳课和有趣的演奏形式,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乐趣,深受学生喜爱。她对学生严格要求,真诚关爱,是一位优秀的党员教师。







  六岁学小提琴,二十二岁走上讲台,如今三十六岁的汪洵越来越相信,音乐使人的精神生活更美好;越来越确信,当一名高校音乐教师是她最好的选择;越来越执著地在音乐的道路上前行,带着让学生如沐春风的微笑。
  教学生感悟音乐美长久以来,视唱练耳课总是被当做一门技术训练课程,课堂上学生大多时候在被动地接受着音准、节奏等机械枯燥的练习,气氛沉闷。但汪洵的乐理与视唱练耳课都是丰富生动的。视唱练耳教学是她的研究方向,有很多个人的思想。她的教研论文 《侗族民间合唱的传承对视唱练耳教学的启示》 荣获教育部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比赛二等奖,《感性与理性的张力:<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新论》 荣获江苏省教育厅艺术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一等奖。
  音乐学院副院长朱玉江听过她的这门课后,认为她在视唱谱例上有很大突破,改变了一般以西方音乐大小调为主的教学方法,加入了更多中国经典民歌、古典音乐和优秀创作歌曲,其中不乏 《游击队歌》 《东方红》 《我的祖国》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等等广为传唱的红色歌曲。
  朱玉江说:“这些歌曲不仅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更蕴含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具有不可估量的美育功能和社会教育功能。通过内容的体验可以获得情感享受,把间接的情感体验与音乐形式对应起来,建立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经验,再运用这些经验直接体验作品情感,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
  有学生说:“以前我只喜欢流行歌曲,现在才觉得,原来这些经典音乐这么好听,这么有魅力啊!”还有学生将课上练习过的多声部视唱作品进行艺术包装,搬上了班级汇演的小舞台。更多学生表示,汪老师视唱练耳课的期末考试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因为她会根据专业甚至性格给同学们分组,分配主题,让每个小组自创节目、自由发挥。
  汪洵参与的 《基本乐理》 课获评校级精品课程,她主持的 《乐理与视唱练耳》 课获评校级优秀课程,她两次获得青年教师会讲比赛二等奖,获评学校年度“优秀教学质量奖”。她说:“我不是一个天生表达能力特别强的人,但是作为教师,我必须通过更充分的准备,使我的课堂表达变得更完善。”
  带学生探索音乐美汪洵信奉爱因斯坦的话——“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她认为音乐课堂要让学生经常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音乐的乐趣,这样,音乐课堂便成了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将长
久地留在学生心中,成为他们心灵里美好的东西。
  小提琴不是一件容易上手的乐器,对进入大学才开始选修的零基础的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进步慢而心生怯意甚至萌生放弃念头的学生每年都有,但是他们又会被汪老师的小提琴课拉回头。因为汪老师的课有意思!为了让他们保持学习热情,汪洵花心思选择好听有趣的曲子作为上课内容,还在课堂中引入齐奏、重奏等演奏形式,让学生觉得即使初学阶段也能演奏出像样的作品,让他们在探索小提琴旋律美之初就尝到“甜头”,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毕业论文的写作对本科生、特别是艺术类本科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却是他们专业精进的快速通道。音乐学院071班崔静娴经历了找不到选题、定不下主题、搞不定框架、研究细节不够专业等等头疼的问题,最后写成毕业论文—— 《 马思聪小提琴音乐创作的民族特色 》,获得了校级优秀毕业论二等奖。“因为汪老师指导得好啊,从教我使用知网开始,遇到专业问题帮我请教专家,一遍一遍帮我改稿子,连标点都不放过,我都心疼她的眼睛了。”崔静娴说,“是汪老师帮我开启音乐研究之门的。”
  陪学生赴音乐人生音乐学院091班的朱志伟现在是泗洪县界集镇黄泥村的党支部书记,虽然不从事与音乐相关的工作,但他还会时常拉拉他心爱的小提琴。小提琴还是当年汪老师利用周末带他到上海,跑了很多家琴行,反复比较才选中的;而当时正是因为认定汪老师是位好老师,他才确定小提琴为自己的专业。“烦心时,看到小提琴,会想起青春飞扬的大学时代,也会想起汪老师的微笑,拉上一曲,不失为一种纾解情绪的好方法。”
  不只是朱志伟,她担任班主任的051班和091班,即便学生们早已毕业离校,师生之间仍保持着经常的互动——“汪老师,我下个月结婚,你来参加我的婚礼好吗?”“老班,这是我女儿的照片,你看漂亮吗?长大了也来跟你学小提琴哦!”“汪老师,暑假有空来苏州玩吧,我买房子了,就住我家。”……最近,在外地实习的音乐学院133班学生王方圆给汪洵发来微信:“老师,快要离开校园,走向工作岗位了,我一定要做一个像您一样的老师。”在王方圆印象里,汪老师是上课最认真、指导学生最耐心的老师,总是各种演出光鲜亮丽的舞台背后那个最细心的指导老师,很少走到台前,但2014年底一位学生不幸因病早逝,汪老师带着她的学生在台上为杨宏父母献上了 《爱的致意》。汪老师的举动让她和她的同学们懂得,音乐不仅是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
  现在,汪洵又担任了音乐学专业15(1)班和15(2)班的班主任,这是一群极具个性的95后孩子,但是汪洵说:“无论怎样性格的孩子,我相信只要我用真心与他们以诚相待,相信他们一定可以感受得到。”学生们犯错了,汪老师会严肃批评、耐心谈话;学生们遇到困难了,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汪老师都会暖心安慰、排忧解难;甚至,遇到感情上的困惑,学生们也会向她吐露心声。新年时,她会买来大蛋糕,点上蜡烛,与全班同学共庆成长;今年中秋节,她贴心地给每个留校的同学送上可口的小食,以缓解他们想家的情绪。学生们都说:“有这样一位可爱的班主任姐姐真是幸福感爆棚了!”
  课间,汪洵从二楼琴房的走廊穿过,不断地与迎面走来的学生打着招呼,带着标志性的微笑和一贯的温柔语气,互相问候的同时还不忘提醒学生完成各自的任务。也许,这一路可以看作她音乐育人之路的风景缩影,而她的自我期待就是她的QQ昵称“洵洵善佑”的谐音——循循善诱。“汪洵老师是一位优秀的党员教师,她在工作和生活中用 ‘严’ 和 ‘实’要求自己,因此,她能自如地带着学生在音乐的美好中不断前行!”音乐学院党总支书记潘丽华这样评价她。